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乔玉强
作者: 乔玉强 1 ; 曹承富 1 ; 赵竹 1 ; 张耀兰 1 ; 杜世州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安徽合肥 230036
关键词: 小麦;品种筛选;株型结构;适应性;产量
会议名称: 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164-164
摘要: 本文为探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品种适应性,选择该区域面积较大的15个品种和产量潜力较大的6个品系为材料,在阜南、蒙城和濉溪(分别代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分10月3日、10月15日、10月30日种植(分别代表早播、适播和迟播类型),研究不同地点、播期、品种的籽粒产量、株型结构、群体变化、灌浆进程等,筛选安徽小麦主产区产量潜力高、稳产性好、宜早播、耐迟播的品种(系)。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淮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张向前,李玮,陈欢. 2018
[2]252份墨西哥CIMMYT小麦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差异及品种筛选. 赵竹,赵斌,赵莉,万映秀. 2008
[3]十个早稻品种比较试验. 杨安中,张玲,吴文革,段素梅. 2012
[4]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阮新民,从夕汉,施伏芝,罗志祥. 2020
[5]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王斌,胡琪峰. 2013
[6]江淮中北部适宜钵苗机插栽培的杂交中籼稻品种筛选及特性研究. 唐中兴,谢传安,费广凡,张远芳,李志芬,许有尊. 2020
[7]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试点合理性与代表性的研究. 赵景忠,张平治,汪建来,叶震. 1992
[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徐道青,郑曙峰,刘小玲,王维,阚画春,陈敏,李淑英. 2023
[9]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10]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11]不同氮肥运筹对江淮南部稻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孙雪原,季雅岚,吴文革,孔令聪,叶为发,袁立伦,柴新荣,何毕. 2020
[12]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13]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桑亚松,李立胜. 2009
[14]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祥明. 2009
[15]氮肥运筹对皖麦44产量性状的影响. 汪建来,曹承富,孔令聪,王瑞,甘斌杰,赵斌. 2001
[16]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7]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2008
[18]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10
[19]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刘枫,吴传洲,朱克保,奚波,韩韦东. 2014
[20]淮北砂姜黑土区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汪建来,何贤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WOT分析的安徽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作者:刘枫琪;朱丽君;张耀兰
关键词:小麦;全产业链;SWOT分析
-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作者:丁永刚;陈欢;曹承富;乔玉强;赵竹;李玮;张向前;杜世州
关键词:小麦;光能利用率;光能资源利用;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产量
-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生物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作者:陈欢;汪永武;马斐;曹承富;吴子峰;乔玉强;李玮;张向前;赵竹;丁永刚;侯君佑;储艳梅;韩佩杰;杜世州
关键词: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产托管;安徽省
-
安徽省发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方文红;张耀兰
关键词:数字乡村;智慧农业;问题;对策建议
-
从负债村到经济强村的蝶变
作者:张耀兰;刘桂民;施海波
关键词:
-
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作者:郭茹娜;张耀兰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