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优质牧草种植模式探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徐智明

作者: 徐智明 1 ; 李争艳 1 ; 贾玉堂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230031

关键词: 江淮分水岭;优质牧草;种植模式;自然气候

会议名称: 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草学会

页码: 28-32

摘要: 该文对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自然气候情况作了客观的评价,结合安徽省奶业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优质牧草严重不足的问题,探讨了安徽省江淮地区的主要种植草种以及该地区的种植利用模式。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种草养畜模式的探讨. 刘玲,张浩. 2001

[2]江淮分水岭地区果桑栽培技术. 冯纪元,鲍先巡,涂俊涛,张磊. 2005

[3]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特点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 施六林,王艳,王川. 2009

[4]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下养殖土鸡模式探讨. 王储炎,查美萍,苏军峰,范涛. 2014

[5]水稻“一种两收”绿色生产技术研究. 徐秀娟,周永进,许有尊,孙雪原. 2015

[6]蒙城试验区菜套玉米—菜种植模式的效益及栽培技术. 张祥明. 2001

[7]蒙城砂姜黑土试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张祥明. 2000

[8]4种多元多熟种植栽培技术的经济评价. 王光宇,胡永年,赵仁渠. 2001

[9]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杜祥备,孔令聪,习敏,吴文革,陈金华,岳伟. 2019

[10]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向前,徐云姬,武盼盼.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