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文革 1 ; 周永进 1 ; 张健美 2 ; 陈刚 1 ; 许有尊 1 ; 李胜群 3 ; 左庆 3 ; 叶为发 4 ; 余友玲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3.凤台县水稻原种场

4.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群体特征;产量形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07 期

页码: 1427-14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的群体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加快杂交中籼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大穗型品种广两优1128、Y两优9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号、徽两优996为试材,设置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栽插方式进行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方式秧苗茎基宽、百株干重、发根力显著增加,秧苗素质提高;分蘖早生快发、群体茎蘖消长平稳,成穗率提高5.11%;中后期LAI与光能利用率高,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7.17%。钵苗机插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大穗型品种增产9.52%~10.78%,穗粒兼顾型品种增产5.03%~5.86%,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群体质量优良,产量形成优势显著,穗大粒多,而大穗型品种更适宜于钵苗机插,增产优势更明显。研究结果为机插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习敏,吴文革,许有尊,胡润,凌新军,孙雪原. 2021

[2]甬优1540钵苗机插平衡栽培亩产超吨粮关键技术. 吴文革,许有尊,杨剑波,肖扬书,习敏,陈刚,杨成林,孙雪原,孔令聪. 2016

[3]钵苗育秧和群体起点构建对不同类型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产量的影响. 王家红,杨晓琴,许有尊. 2020

[4]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比较. 周久山,王立勇,吴文革,李泽福,许有尊. 2016

[5]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3026.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明. 2009

[6]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K优52.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 2008

[7]高产稳产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09.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 2011

[8]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 孔令娟,汪新国,孙如银,胡鹏,陶友武,王士梅. 2015

[9]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阮新民,从夕汉,施伏芝,占新春,夏加发,罗志祥. 2018

[10]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霞红,王玉军,孙如银,李福军. 2012

[11]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52的选育与应用.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明,倪金龙. 2008

[12]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明,苏泽胜. 2006

[13]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苏泽胜,陈周前,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 2006

[14]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品种特性研究. 栗云端. 2013

[15]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王守海,王德正,李成荃,罗彦长,黄士尧,吴爽,杜士云. 2002

[16]籼粳交组合甬优1540钵育机插超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群体光合特征. 吴文革,习敏,许有尊,陈刚,周永进. 2017

[17]不同产量水平大豆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研究. 雷伟侠,韦志,孔令聪,黄志平,杜祥备. 2021

[18]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钱银飞,张洪程,吴文革,张强,李杰,陈烨,郭振华,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李德剑,周有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