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向太和 1 ; 杨剑波 2 ; 李莉 2 ; 倪大虎 2 ; 杨前进 3 ; 朱启升 3 ; 汪秀峰 2 ; 张毅 2 ; 黄大年 1 ;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RAPD标记;SCAR标记
期刊名称: Acta Botanica Sinica
ISSN: 0577-7496
年卷期: 2003 年 02 期
页码: 223-228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 8号 (含苯达松抗性基因Ben)和其突变体农林 8号m (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进行标记 ,从 36 0个 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个引物产生的 7个RAPD标记。经对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再设计PCR引物 ,将其中 4个RAPD标记OPG18/ 94 3、OPG18/ 972、OPD10 / 12 4 8和OPF0 3/ 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 883、SCAR/G18/ 890、SCAR/G18/ 919/ 94 8、SCAR/D10 / 12 37、SCAR/F0 3/ 1186。通过对农林 8号×农林 8号mF2 分离群体 32 0个单株的连锁分析及在 1对含ben基因的近等基因系H12 1和Hben12 1中验证 ,标记SCAR/G18/ 883、SCAR/G18/ 890、SCAR/G18/ 919/ 94 8与Ben或ben基因共分离 ,SCAR/D10 / 12 37与Ben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8± 2 .1)cM。经Southernblotting分析并结合F2 代分离比例表明 ,标记OPG18/ 94 3、OPG18/ 972及其转化的SCAR标记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 ,且OPG18/ 94 3和OPG18/ 972为一对等位STS位点。这是首次报道与ben或Ben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ben基因的转育及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分离ben基因提供了有用的分子标记。
- 相关文献
[1]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向太和,杨剑波,李莉,倪大虎,杨前进,朱启升,汪秀峰,张毅,黄大年. 2003
[2]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的电子杂交定位和基因预测. 杨剑波,向太和,李莉,王永杰,黄大年. 2004
[3]SCA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辅助选育. 向太和,杨剑波,杨前进,朱启升,李莉,黄大年. 2003
[4]花粉离体培养基的优化和苯达松除草剂对敏感型水稻恢复系‘Mc526’花粉活力的影响. 王云生,谢震,陆徐忠,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2007
[5]水稻农林8号m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王永杰,陈宇,管远亮,杨剑波. 2004
[6]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杨联松,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孙明. 1999
[7]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张培江,才宏伟,李焕朝,杨联松,张德泉,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 2000
[8]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英文).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杨前进,张德文. 2011
[9]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杨前进,张德文. 2011
[10]桃芽变品种的RAPD分析. 郭传翔,潘海发,徐义流,张金云,高正辉,束冰,伊兴凯. 2012
[11]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2]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13]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4]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WU Wenge,吴文革,张健美,ZHANG Jianmei,ZHOU Yongjin. 2015
[15]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6]水稻强耐热材料筛选及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唐光勇,李泽福. 2011
[17]安徽省两种不同类型中低产田成因分析. 许有尊,吴文革. 2011
[18]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9]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20]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适宜北纬32°地区"一种两收"栽培模式的中稻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张兴芳;张立平;董伟;管博伦;汪焱;樊浪生;杨前进
关键词: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模式;品种;性状;产量;北纬32°地区
-
利用InDel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籼稻中籼粳交杂株
作者:潘伟芹;马卉;许学;鲍翔宇;麦霄黎;林玲;吴爽;汪秀峰
关键词:水稻;籼粳交杂株;大青棵;InDel标记;籼粳属性鉴定
-
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杨前进;张立平;董伟;管博伦;陈富昌;顾纪云;郭永生
关键词:早熟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北纬32°地区
-
水稻粒型与垩白性状相关分析和QTL定位
作者:崔磊;韩雷锋;王晨;林翠香;甘泉;倪大虎;吴德祥;宋丰顺
关键词:水稻;垩白;粒型;QTL;相关性
-
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研发
作者:管博伦;董伟;张立平;杨前进;汪焱
关键词:再生稻;信息化;溯源;农业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
-
水稻抗倒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s定位
作者:韩雷锋;周燃;周涛;林翠香;甘泉;倪大虎;石英尧;宋丰顺
关键词:水稻;抗倒伏;产量;关联分析;QTL定位;连锁图谱
-
水稻颖壳类病斑突变体glmm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作者:徐欢;周涛;孙悦;王木妹;杨亚春;马卉;李浩;徐大伟;周海;杨剑波;倪金龙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类病斑;硅转运蛋白;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