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青 1 ; 赵莉 2 ; 何贤芳 2 ; 朱昭进 2 ; 汪建来 2 ; 姚大年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穗粒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320-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7个小麦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英文). 赵莉,何贤芳,刘泽,汪建来. 2015

[2]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3]小麦新品种郑州9023灌浆特性初探. 汪建来,孔令聪,曹承富. 2002

[4]不同播种期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赵莉,何贤芳,都斌斌,刘泽,汪建来. 2020

[5]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响应及其对千粒重的影响.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 2018

[6]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占新春,张培江,董召荣,郑乐娅,付强. 2014

[7]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8]自然高低温胁迫下粳稻穗粒数相关性状稳定位点的发掘. 江建华,吴爽,胡长敏,景春雨,王德正. 2018

[9]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游光霞,闫长生,肖世和. 2009

[10]粒粒饱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吴文革,陈周前,张培江. 2000

[11]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12]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13]不同氮肥运筹对江淮南部稻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孙雪原,季雅岚,吴文革,孔令聪,叶为发,袁立伦,柴新荣,何毕. 2020

[14]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15]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桑亚松,李立胜. 2009

[16]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祥明. 2009

[17]氮肥运筹对皖麦44产量性状的影响. 汪建来,曹承富,孔令聪,王瑞,甘斌杰,赵斌. 2001

[18]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9]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2008

[20]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