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轶群 1 ; 牛富兰 2 ; 张存岭 2 ; 陈龙潭 2 ; 孔令聪 2 ; 曹承富 2 ; 张景华 2 ; 张芳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濉溪县五沟农业综合站

2.安徽省濉溪县五沟农业综合站,安徽省濉溪县五沟农业综合站,濉溪县科协,濉溪县科技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濉溪杨柳实验点,濉溪县科技局 安徽濉溪235100,安徽濉溪235100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培肥方式;作物产量;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5 年 11 卷 02 期

页码: 41-44+53

摘要: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 相关文献

[1]长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党修伍,张存岭,纪永民,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陈爱萍,张永芹. 2006

[2]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3]淮北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与培肥技术研究. 张存岭,陈龙潭,曹承富,孔令聪,纪永民. 2005

[4]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砂姜黑土锌的影响. 朱宏斌,张玉平,叶舒娅,王文军. 1999

[5]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19

[6]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孔令聪,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陈龙潭. 2003

[7]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玥凯,郭自春,张中彬,周虎,洪亮,王永玖,李录久,彭新华. 2019

[8]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 2004

[9]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叶新新,王冰清,刘少君,马超,李军利,柴如山,熊启中,李虹颖,郜红建. 2019

[10]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 2022

[11]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15

[12]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13]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2022

[14]氮钾配施对生姜生长和砂姜黑土养分状况的影响. Li Lujiu,李录久,Wang Jiajia,王家嘉,Gao Jiejun. 2012

[15]皖北地区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李录久,郭熙盛,李清海,吴萍萍,王道中,孙义祥. 2005

[16]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养分及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伊兴凯,徐义流,张金云,高正辉,潘海发,陈加红. 2011

[17]施用耐酸铝酵母菌WYS2对茶园土壤养分代谢活力的影响. 罗毅,方吴云,苏有健,王烨军,王文杰,丁勇,廖万有. 2017

[18]间作白三叶对幼龄茶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廖万有,罗毅,孙宇龙,廖珺. 2018

[19]铜陵生姜产区施肥及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王家宝,邬刚,袁嫚嫚,耿维,俞飞飞,孙义祥. 2019

[20]连续施用控释氮肥对超级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李敏,李广涛,叶舒娅,刘枫,袁嫚嫚,郭熙盛.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