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淮不同亚区冬小麦涝渍害气候风险时空演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金华 1 ; 刘瑞娜 1 ; 吴文革 2 ; 杜祥备 2 ; 周永进 2 ; 孔令聪 2 ; 戴其根 3 ; 霍中洋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3.扬州大学 农学院/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江淮地区;冬小麦;气候风险;涝渍害;时空演变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6 期

页码: 121-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揭示江淮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涝渍害气候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为不同区域涝渍害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江淮地区苏皖二省境内14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对冬小麦全生育期月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序列进行主成分降维与K-Means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气候亚区;应用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的日尺度冬小麦涝渍害的历史序列数据,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各气候亚区的涝渍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出苗—越冬期(11月—次年2月)涝渍害年均发生天数和次数的高值区位于江淮之间、沿江东部,而返青—成熟期(3—5月)的涝渍害则呈北少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5个气候亚区生育期内逐旬涝渍害天数在沿江西部和高山区域呈明显的前期少、后期多的分布型,生殖生长阶段的涝渍害气候风险高;在江淮之间和沿江东部为平缓型,全生育期均有较为明显的涝渍害;淮北地区则是在播种出苗期的涝渍害发生频次最高.从年际间变化趋势来看,5个气候亚区各旬涝渍害发生天数的变异系数普遍较高,11月下旬—次年2月中旬涝渍害天数大多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苏皖二省冬小麦全生育期涝渍害风险总体偏高,5个气候亚区的涝渍害气候风险时空特征差异明显,未来应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亚区气候适应性防御策略.

  • 相关文献

[1]合肥都市圈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变特征识别及分区管控研究-基于35个评价单元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范树平,巨芬,李鹏,张卓,夏敏,付新武,王光宇. 2023

[2]粮食主产区设施农用地的时空演变及格局优化研究-基于安徽省105个区(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巨芬,范树平,宋晓娜,李鹏,邹金浪,王斌. 2022

[3]江淮地区无籽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朋成,方凌,严从生,董言香,王艳,田红梅,张其安. 2014

[4]应用DBYHY理论探讨秸秆在江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张立,夏伦志,张长青,杨普. 2008

[5]江淮地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 2019

[6]江淮地区大麦田除草剂筛选试验. 顾江涛,赵斌,季昌好,陈晓东,张海珊,王瑞. 2012

[7]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童友才,张林,彭晨. 2019

[8]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 2017

[9]江淮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顾江涛,丁建成,高同春,马严明. 2004

[10]江淮稻-麦周年小麦品种耐渍性评价鉴定研究. 季雅岚,孙雪原,吴文革,杜祥备,孔令聪,甘剑锋,何毕,李文阳,戴其根,霍中洋. 2021

[11]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2023

[12]江淮地区莲藕—水芹轮作栽培模式. 严从生,刘茂,田红梅,江海坤,方凌,张其安. 2013

[13]江淮地区设施园艺环境调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展望. 王高,王川,叶见青,张瑾. 2017

[14]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刘枫,何传龙,王道中,王本豹. 2006

[15]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廖华俊,江芹,董玲,宁志怨,李卫文. 2010

[16]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廖华俊,江芹,董玲,刘梅,李卫文. 2010

[17]安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水灾)对养猪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李立虎. 2014

[18]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莉,汪强,徐桂珍,吴延华,尹恩,陈培. 2010

[19]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 孔令娟,汪新国,孙如银,胡鹏,陶友武,王士梅. 2015

[20]江淮地区白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研究. 张磊,鲍先巡,张传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