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Ⅰ)──汕优63与其三系DNA扩增产物的区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剑波 1 ; 李莉 2 ; 汪秀峰 2 ; 向太和 2 ; 吴家道 2 ; 孔令传 2 ; 刘华开 2 ; 张亚兵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2.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种子管理站!合肥,230031,安徽省种子管理站!合肥,230031,安徽省种子管理站!合肥

关键词: 水稻;杂交种;RAPD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6 年 03 期

页码: 193-195

摘要: 本文应用30个引物对我省主栽水稻组合汕优63其及相应的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的基因组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从中筛选出6个引物能够在杂种和双亲之一中形成明显的多态性差异。

  • 相关文献

[1]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Ⅱ)-协优63与其三系DNA扩…. 杨剑波,孔令传. 1996

[2]栝楼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宁志怨,董玲,陈静娴,廖华俊,江芹,孙涌潮. 2007

[3]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2003

[4]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2002

[5]甜玉米杂交种皖甜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童有才,张会南,左晓龙. 2006

[6]玉米新品种皖单8号的选育及应用. 左晓龙,张会南,童有才. 2004

[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双低高油杂交种核优46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凤祥,胡宝成,吴新杰,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范志雄,江莹芬. 2011

[8]家蚕夏秋用品种8212、限回的育成及皖夏二号的选配. ^A孙家羿^B1^D1%^A李圣^B2^D1%^A黄德辉^B3^D1%^A杜经元^B4^D1%^A李庆宝^B5^D2. 2004

[9]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0]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11]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2]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WU Wenge,吴文革,张健美,ZHANG Jianmei,ZHOU Yongjin. 2015

[13]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4]水稻强耐热材料筛选及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唐光勇,李泽福. 2011

[15]安徽省两种不同类型中低产田成因分析. 许有尊,吴文革. 2011

[16]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7]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18]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19]同工酶标记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与RFLP、RAPD的比较.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孙传清,孙明,王象坤. 2002

[20]不同群体稻米外观品质性状QTL的定位分析. 李泽福,万建民,夏加发,王元垒,翟虎渠.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