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向前 1 ; 陈欢 1 ; 乔玉强 1 ; 曹承富 1 ; 杜世州 1 ; 李玮 1 ; 赵竹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施肥;微生物数量;砂姜黑土;酶活性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08 期
页码: 1283-12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土壤培肥试验(1981年—)为依托,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长期单施化肥NPK、长期单施有机肥M、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等氮)和HMNPK(高氮)对砂姜黑土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砂姜黑土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改善砂姜黑土肥力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CK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明显低于其它施肥处理,灌浆中期M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显著高于NPK,而真菌数量在M与NPK间差异不显著。MNPK和HMNPK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NPK和M,其中灌浆中期MNPK比NPK和M分别增加了47.0%、21.1%、32.1%和23.2%、11.7%、20.2%。MNPK与HMNPK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灌浆中期差异皆不显著,而固氮菌数量MNPK显著高于HMNPK。灌浆中期M转化酶、脱氢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NPK,分别增加20.9%、22.1%、17.7%、18.4%、10.0%。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转化酶、脱氢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HMNPK的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MNPK,而转化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与MNPK差异不显著。土壤中转化酶、脱氢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皆与细菌、真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固氮菌正相关不显著。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最利于提高砂姜黑土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次为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提高作用不大,甚至导致固氮菌数量的下降。
- 相关文献
[1]不同秸秆覆盖水平对砂姜黑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张向前,陈欢,赵竹,李玮,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 2015
[2]砂姜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道中,郭熙盛,何传龙,刘枫. 2007
[3]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有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王道中,郭熙盛. 2009
[4]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王道中,郭熙盛,刘枫,何传龙. 2009
[5]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2019
[6]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 2004
[7]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15
[8]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陈欢,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4
[9]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陈欢,李玮,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10]长期施肥砂姜黑土微生物学特征差异及评价. 陈欢,曹承富,张存岭,李玮,乔玉强,赵竹,杜世州,张向前. 2015
[11]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和根冠比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徐云姬. 2017
[12]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敏,郭志彬,曹承富,郭熙盛,杨剑波. 2014
[13]长期三水平磷肥施用梯度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马垒,郭志彬,王道中,赵炳梓. 2019
[14]氮钾配施对生姜生长和砂姜黑土养分状况的影响. Li Lujiu,李录久,Wang Jiajia,王家嘉,Gao Jiejun. 2012
[15]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Wang Dao-zhong,王道中,Guo Zhi-bing. 2012
[16]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He Chuanlong,何传龙,Cao Chengfu,曹承富. 2012
[17]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探讨.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郭高,臧玉琦,罗维光,王俊杰. 2001
[18]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5
[19]小麦施用生物炭下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21
[20]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安微省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评价
作者:李玮;乔玉强;曹承富;丁永刚;陈欢;赵竹;杜世州;张向前;尚云秋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土壤肥力;生态区;安徽省
-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生物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作者:陈欢;汪永武;马斐;曹承富;吴子峰;乔玉强;李玮;张向前;赵竹;丁永刚;侯君佑;储艳梅;韩佩杰;杜世州
关键词: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产托管;安徽省
-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作者:丁永刚;陈欢;曹承富;乔玉强;赵竹;李玮;张向前;杜世州
关键词:小麦;光能利用率;光能资源利用;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产量
-
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作者:张向前;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李玮;赵竹;陈欢;丁永刚;尚云秋
关键词:大豆;根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
-
同守初心四十载杨柳精神谱新篇 -杨柳实验站成功运作40年的启示
作者:张存岭;曹承富;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农业野外实验站;基地建设;运作启示
-
联合多源多时相卫星影像和支持向量机的小麦白粉病监测方法(英文)
作者:赵晋陵;杜世州;黄林生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高分一号;MODIS;Landsat-8;地表温度;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