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遗传特性浅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遗传特性;温敏;反温敏;制种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11 期

页码: 29-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M的基础上,研究天丰M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M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5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6株、低温可育4株、正常可育7株,符合2对杂合基因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M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 相关文献

[1]水稻协优9019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总结. 阮新民,施伏芝,陈杭之,陶茂聪. 2007

[2]转Xa21基因不育系皖21A的白叶枯病抗性与利用. 倪大虎,杨剑波,吴家道,李莉,易成新,许传万,汪秀峰,贾士荣,张世平. 2004

[3]几个水稻不育系的亲和性及配合力、遗传力研究. 罗志祥,丁超尘,陈多璞,朱启升. 1999

[4]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王伍梅,台德卫,杨联松,张效忠,黄贯刘,汤修竹,赵天明. 2009

[5]高产、优质两系中籼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操作规程. 杨联松,白一松. 2006

[6]苜蓿切叶蜂在杂交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张磊,戴瓯和,李杰坤,黄志平. 2003

[7]杂交棉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德祥,韩文兵,张兵. 2007

[8]两系中籼徽两优6号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杨联松,白一松,钱征,陈文彬,郑立平,周守年. 2012

[9]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爽. 2003

[10]杂交棉强优势组合筛选初报. 陈海亮,金秀菊,路曦结,张俊业,李国荣. 1993

[11]优质粳型不育系爱知香A的选育与利用. 庆瑢,孙明,龚秀东,王前超,姚卫清,秦波. 2003

[12]利用中抗A配制抗虫杂交棉的问题及要点. 阚画春,曹结宝,何团结,路曦结,叶泗洪. 2005

[13]芝麻不育系0176A等综合性状鉴定研究. 汪强,王本超,徐桂珍. 2004

[14]几个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阮新民. 2003

[15]中籼杂交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特性观察研究. 陈多璞,石英尧,吕凯,丁超尘. 2001

[16]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W98S选育及应用. 张道田,于学奎,王宗启,黄建华,李延民,单秀林,罗干,王桂琼,张德文. 2017

[17]皖南三黄鸡IGF-Ⅰ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体型指标的关联分析. 李俊营,许月英,詹凯,赵瑞宏,孙建武,唐焰. 2009

[18]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9]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20]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