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联松 1 ; 白一松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皖稻15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52-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耐热性强、抗倒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该组合高产栽培应突出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运筹等关键措施。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抗倒伏新品种皖稻153选育及推广应用. 王伍梅,台德卫,张效忠,钱征,杨联松,林翠香,黄贯刘,林开兵,张翔. 2009

[2]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吴文革,陈刚,杨安中. 2019

[3]杂交水稻制种应用穗萌抑制剂试验初报. 丁松,张效忠,林开兵,苏松田,李家和,李邦虎,刘晓松,王合勤. 2008

[4]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吴文革,杨联松,赵决建,胡根生,方文杰,白一松,张四海,张玉海. 2008

[5]高产、优质两系中籼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操作规程. 杨联松,白一松. 2006

[6]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王伍梅,台德卫,杨联松,张效忠,黄贯刘,汤修竹,赵天明. 2009

[7]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技术. 邵红星,杨联松,陆先树,张效忠,刘晓松,郑立平,杨德卫. 2006

[8]穗萌抑制剂在皖稻153制种中的应用. 林开兵,郑立平,丁维勋,孙文娟,林翠香,杨联松,苏泽胜,白一松,台德卫,张效忠. 2008

[9]提高皖稻153杂交稻制种发芽率的措施和方法. 郭家保,孙文娟,黄贯刘,林翠香,杨联松,张效忠. 2008

[10]两系杂交中籼皖稻153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杨联松,郑力平,白一松,张效忠,钱征. 2010

[11]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 杨联松,白一松. 2006

[12]杂交中籼皖稻153耐高温特性研究. 陈秀晨,王士梅,杨联松,白一松,王海娟. 2015

[13]中熟高架载培专用型番茄品种:皖粉3号. 张其安. 2001

[14]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皖豆37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 孙文勤,李杰坤. 2020

[15]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陶茂聪,高清德,罗志祥,施伏芝. 2001

[16]节水稻新品种绿旱两优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黄明永,王士梅,卢继武,方吴云,张健,李文晋,刘淼才. 2024

[17]两优256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尚,陈文彬. 2017

[18]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皖油16号的选育. 孙永玲,郭高,李强生,肖桂萍. 2001

[19]弘大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卓越,童有才,王秀梅. 2008

[20]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张德文,杨安中,张世林,朱启升,杨前进,董军,孟志伟,邵芳荣,冯春.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