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安徽省畜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中国兽医科技 1991

摘要:作者于1988年10月至1989年6月,在安徽省的合肥、巢湖等地区,采集52头奶牛、162头猪、116只鸡的粪样,以浓集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奶牛阳性率为32.5%;猪的阳性率为16.05%;鸡的阳性率为33.6%。通过对不同日龄的畜禽用两个样本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P>0.05,说明无显著性差异,这点与国内外的报道的结果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关键词: 短季棉 麦棉连作两熟 综合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1

摘要:试验以氮、磷、钾、密度及果枝台数5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将其结果经计算机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因素效应和不同产量等级筛选出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棉区以密度和钾肥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皮棉≥75公斤/亩产量的优化方案有2077套,出现频率为66.5%,相应的农艺措施组合为:N10.45~11.05公斤/亩,P_2O_5 3.92~4.10公斤/亩,K_2O 10.65~11.20公斤/亩,密度3410~3510株/亩,果枝数16.06~16.30台/株。

关键词: 棉花 综合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烟草种子应用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1

摘要:离子注入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材料处理技术,多用于机械切割、焊接、钻孔与等离子喷涂等。随后又将其作为作物诱变育种新的诱变源,在水稻上进行研究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本研究则报道了离子注入烟草品种(系)种子,对当代苗期、大田生长期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初步结果。试验选用安徽省农科院凤阳烟草所育成的烤烟新品种S79—1和从美国引进的优质烤烟品种K3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桃胚细胞形态观察初报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1

摘要:离子注入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新的诱变源,已引起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许多研究报告表明,离子注入可以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改变,生理代谢的改变,本试验旨在细胞形态结构上作一初步研究,现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化密植富士苹果幼树的整形修剪

农业科技通讯 1991

摘要:富士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早期产量,而且田间管理方便,但由于定植的株行距小,容易发生枝叶郁闭现象,因此整形修剪特别是对幼树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整形修剪经验介绍如下:一、树体基本结构及优质早丰产生态指标幼树1米高定干,在距地面70~80厘米处开始选留永久性结果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良种亩利二千五

科学养鱼 1991

摘要:我省煤矿塌陷区水而大、数量多,是发展水产的良好场所,但由于开发晚,技术水平低,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低效益状态。为此安徽省已将塌陷区的开发利用列入“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计划中。1990年,我所承担了淮北煤矿塌陷区水产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施肥技术

台湾农业情况 1991

摘要:台湾是我国一个重要产茶省,现有茶园40多万亩,年产各类茶叶2.5万吨。目前台湾从台北的三芝、石门,到屏东县满洲乡的港口都有茶树种植。但茶区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台湾茶园的土壤虽然较瘠薄,但是由于重视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所以大部分茶园的土壤理化性状仍能达到高产优质茶园的肥力的指标。为了探讨台湾改良土壤的经验,现将其土壤理化特点及科学施肥技术作一选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生态学杂志 1991

摘要: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注入诱变的广亲和新品系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1

摘要:经离子束诱变处理的新广亲和系,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对产量具有均等的贡献。亲子代性状之间相关分析表明:通过选用千粒重大,每穗实粒数多、株高较矮、全生育期适中的亲本,能达到改善杂优组合的目的。遗传力高的较为稳定的性状,诱变后变异幅度不大,育种上最好选择杂合体进行离子束诱变处理。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广亲和 籼粳亚种间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