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选育(模糊匹配)
167条记录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H175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175S是以1892S为母本,广占63S为父本杂交,经过7 a 13代系谱选择育成的育性稳定、败育彻底、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23.5℃)、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抗性较好、米质优、配合力高、异交结实率高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H175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1892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892S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介绍1892S的选育经过、育性表现、特征特性、配组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189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7%;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5℃),在合肥不育期30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米质优,达国标GBPT 17891-1999优质稻谷3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稻153于2005年1月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2008年2月通过广西省引种认定,2008年4月通过国家审定,2009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徽两优3号2007年3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徽两优6号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审定,2012年报国家审定;两优996,2012年报国家审定。[结论]不育系1892S适宜选配中籼组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系 1892S 选育 应用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皖糯3号选育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皖糯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皖糯系10"做母本,"皖糯系11"为父本育成的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糯3号平均鲜穗单产690kg/667m2,比对照增产6.5%。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子粒黄色、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适宜在安徽省玉米区种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皖糯3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和抗性、品种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糯玉米 皖糯3号 选育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09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00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强优恢复系2M009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0021)。总结了该组合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Ⅱ优00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明两优6号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敏S与优质恢复系L24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制种产量高,2010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明两优6号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糯N-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中籼糯N-2的选育经过及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分析了其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中籼糯N-2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关键词: 早稻 早籼615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7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78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78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早稻品种早籼14为轮回亲本,Gayabyeo为非轮回亲本,通过1次杂交和2次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7882005~2006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16.50kg/hm2,较对照竹青平均增产6.40%;2007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5.1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3.54%。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适宜在安徽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作双季早稻种植。[结论]早籼788是1个中熟、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的早籼稻新品种。

关键词: 早稻 早籼788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茄子新品种“白茄3号”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白茄子新品种。[方法]以E06为母本、E98为父本配制成一代杂种,命名为白茄3号。并进行组合力测定试验、品比试验、安徽省区试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示范,并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结果]组合力测定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茄3号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4.35%和15.90%;区试试验结果表明,2009~1010年白茄3号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5.70%和19.30%。[结论]白茄3号果肉细嫩、极早熟、抗逆性较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夺取高产。

关键词: 茄子 白茄3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3026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3026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3M026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7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07010623。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协优302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