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定远猪二元和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通过杂交 ,可以改进定远猪的生产性能 ,缩短商品猪的饲养周期 ,减少饲养成本 ,明显增进饲养者的养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二元杂交组合 :杜定和大定较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76d和 175d ,生长早期到后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5 78.2 3g和5 6 9.42g ,料肉比 3 .0 2和 3.2 1;三元杂交组合 :杜长定和大长定最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5 1和 15 7d ,生长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80 2 .39± 80 .31g和 773 .17± 80 .2 4g ,料肉比 3 .2 1和 3.2 8;成功地完成了攻关任务的生产性能指标


香料烟叶片主要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 Samsun品种颜色、光泽、叶面积和叶质重等 4个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结果表明 ,颜色和叶面积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较为密切 ,控制颜色深化和减小叶面积能明显提高糖含量 ,并可降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 ,利于改善烟叶质量 ;叶面积减小也会使烟碱含量降低。在皖南生态条件下 ,Samsun栽植密度以 1 8万株 /hm2比较合适 ,成熟采收时 ,除顶部叶可晾 1~ 2 d后再行晒制外 ,其他部位烟叶都可采后就晒


论安徽茶叶在生产领域的技术需求
《茶业通报 》 2000
摘要:本文从安徽茶叶生产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安徽茶叶在茶树无性系良种、茶树病虫防治、茶叶市场信息及加工栽培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技术的渴求 ,并提出在上述各方面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设想 ,供安徽省茶业界同仁分析、参考。


怎样养好夏秋蚕
《安徽科技 》 2000
摘要: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我国烤烟气候减产量及灾损量的评估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摘要:利用我国历年烤烟单产资料 ,划分我国烤烟单产气候性增减及丰歉年景。对减产年景因不利的气象条件所造成的烤烟减产量及其中歉收年景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烤烟损失量进行了估计 ,结果表明 :在 1 95 1~ 1 993年共 43年中 ,我国烤烟减产年景的气候减产量共计 99.32万吨 ,价值 1 4 .70亿元 ,平均减产 4.97万吨 ,价值 0 .74亿元 ,减产率平均 9.78% ;其中歉收年景的气象灾害损失量共计 5 8.2 4万吨 ,价值 7.97亿元 ,灾损量平均 9.71万吨 ,价值 1 .33亿元 ,灾损率平均 2 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