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皖北砂姜黑土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N素仍为作物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P肥由于得到广泛的重视和长期的大量施用 ,砂姜黑土严重缺P的状况已大为改善 ;而土壤速效K的含量则入不敷出 ,因此在今后的施肥中应重视K肥的施用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氮肥 磷肥 钾肥 定位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是在界首市实施的 1种变一年二熟 (小麦—夏甘薯 )为一年三熟 (小麦—夏甘薯—长杪高粱 )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总产值达 19763元 /hm2 ,较当地常规种植夏甘薯净增收 6713元 /hm2 ,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薯 长杪高粱 间套种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发展规律和防治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通过对荸荠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关键词: 荸荠 病虫害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棉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江西棉花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 ,通过对 61个国内外油菜品种抗 (耐 )油菜菌核病的差异性的比较 ,评价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鉴定油菜抗 (耐 )病性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 :2种人工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出品种间的抗 (耐 )性差异显著 ,在不同的生育期间油菜对菌核病的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能力不一致 ,青角期人工接种法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呈相关性正显著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人工接种 自然发病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茶质量标准体系现状及对策

中国茶叶加工 2002

摘要:分析了我国无公害茶标准体系的特点,对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低残留茶的质量标进行了评析和比较,针对我国无公害茶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无公害茶 绿色食品茶 有机茶 质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线粒体DNA中与雄性不育有关特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遗传学报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项研究利用RAPD技术 ,对野败型、矮败型和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分离到 6条不育系特有的扩增片段 ,并对野败型、矮败型不育系共有的片段进行了Southern分析、DNA序列分析和SCAR验证 ,该片段全长 1879bp ,包含 6个开放阅读框架和 8对重复序列。BLAST分析表明 ,该片段部分区域与Elytrigiaelongata、小麦线粒体tRNA Asp基因上游一段序列同源。并对该片段在线粒体DNA中的可能位置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mtDNA RAPD 序列分析 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花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盛况 ,花卉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已被广泛认同 ,形成共识。花卉科研、生产及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将花卉列为农业经济发展十大支柱产业。安徽省花卉业应继续保持观赏苗木生产的优势 ,重点发展商品盆景、鲜切花及观赏草坪 ,因地制宜 ,分类拓展 ,形成区域特色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动力 ,以质量为核心 ,以效益为目标 ,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 ,按照各地的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花卉产业 ,使其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确保花卉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把花卉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花卉业 发展现状 发展战略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杂草的克星——世玛3%油悬剂

安徽农业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名茶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初探

茶业通报 2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安徽在创制名优茶方面优势与不足,并就如何利用茶叶结构二次调整契机,发展安徽茶叶名牌优势,带动整个皖江茶叶市场以利于我省茶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 名茶 现状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