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棉花
》
2004
摘要:本文比较了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两项栽培技术的差别,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棉花表现铃大、表分高、单株结铃 多、产量高。且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旺盛、马克隆值低、纤维短;而育苗移栽的棉花子指大、出苗快、纤维长。因此.可以根 据不同的种植制度和对棉花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育苗移栽
农艺措施
棉花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8年从山东省果树所引进了 4个美国布朗李品种 ,经过 4年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丰产性、适应性等观测 ,结果表明 :4个品种都有较好的早产性和丰产性 ;红美丽产量最高 ,2 0 0 1、2 0 0 2年产量分别为 1782 0和 2 2 860kg/hm2 ;黑琥珀果实综合经济性状最佳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李
布朗李
引种
比较试验
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7月 2 0日以前与 8月 2 0日以后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每天 9- 1 1时的杂交成铃率高于 1 4- 1 6时 ;常规品种 (系 )与国产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美国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低 ,海岛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高但单铃种子数少。用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最佳授粉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 30℃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日照长、无降水 ;最佳授粉时间在 8月 2 5日以前的每天 9- 1 1时 ;宜选择常规品种 (系 )或国产抗虫棉作父本
关键词:
棉花
核雄性不育系
杂交
成铃率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抗虫杂交棉在华阳河农场示范种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抗虫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栽培技术
农艺性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笔者从作物轮回选择的主要作用 ,主要方法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及标记辅助轮回选择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成果及其存在问题 ,提出了运用轮回选择进行棉花群体改良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作物
轮回选择
育种应用
棉花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金梨在安徽江淮地区种植表现出早果、丰产、糖度高、肉质细、汁多、石细胞少、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等优点。栽培时应注意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浇水、修剪等
关键词:
黄金梨
引种
表现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关键词:
杂交组合(品种)
品质评价
安徽省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
2004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安徽农业产业 化经营还需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集团),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及培育专业协 会和中介组织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
关键词:
安徽农业
产业化
农业集团
科技创新
经营创新
协会
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