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M型杂交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 );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杂种优势与父本含量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杂交大豆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趋于中亲值,且比父本略有提高。

关键词: 杂交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分含量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两优68抛秧栽培产量结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两优 68在抛秧栽培的条件下平均实际产量达到 8196kg/hm2 ,理论产量达 114 5 2 .5kg/hm2 。其主要性状指标为 :平均穗长为 19.0cm ,平均穗总粒数为 87.7,实粒数为 66.4,结实率为 76.5 7% ,千粒重为 2 5 .0g ,穗粒重为 1.92g。

关键词: 香两优68 抛秧栽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烤烟品种K3 2 6、NC89、云烟 87当年收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 ,分别进行PEG溶液浸种、GA3—丙酮溶液浸种、催芽回干和水合—脱水 4种处理 ,研究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处理均可提高种子活力 ,其中以 5 0mg/kgGA3—丙酮溶液浸种处理效果最显著 ;处理方法与品种间互作显著。

关键词: 烟草 PEG 赤霉素 丙酮 种子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地区大树移植和养护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合肥地区 4~ 6月份气候条件对大树移植的影响 ,总结了大树移植和养护技术的环节要点 ,提出提高成活率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树 气候条件 移植技术 养护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财政改革 做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鸭试验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

生物学杂志 2004

摘要:用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强毒R85952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鸭,通过采集不同时期的血液进行细胞计数、血沉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等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感染DHV的试验组鸭的红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 01);试验组鸭在感染DHV24h内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或略有下降,但24h后试验组鸭白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5);试验组鸭的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试验组鸭的血液沉降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关键词: 雏鸭 鸭肝炎病毒 血常规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棉花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7月 2 0日以前与 8月 2 0日以后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每天 9- 1 1时的杂交成铃率高于 1 4- 1 6时 ;常规品种 (系 )与国产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美国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低 ,海岛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高但单铃种子数少。用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最佳授粉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 30℃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日照长、无降水 ;最佳授粉时间在 8月 2 5日以前的每天 9- 1 1时 ;宜选择常规品种 (系 )或国产抗虫棉作父本

关键词: 棉花 核雄性不育系 杂交 成铃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烟草应急农药储备现状及展望

安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介绍安徽省烟草应急农药储备工作开展的现状、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的农药储备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烟草 农药 储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后代中的传递和表达特征

遗传学报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合肥、海南两地以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为父本 ,与培矮 64S、2 3 0 2S、2 3 0 4S、2 3 0 6S、512 9、0 2 42 8、皖粳97和双九A等 8个受体杂交 ,转育转pepc基因水稻新种质材料。至 2 0 0 2年已转育成一批转pepc基因水稻品系 ,对这些材料世代跟踪研究显示 :(1)玉米pepc基因以一个显性基因稳定传递给后代 ,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自交F2 呈3∶1分离 ,BC1为 1∶1分离 ;(2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中高水平表达 ,与受体亲本相比 ,PEPC活性提高 3 7~ 17 4倍 ,表达水平与受体亲本和转基因拷贝数有关 ,来源相同的世代间有相似的表达水平 ,但同一世代不同个体间表达水平有差异 ,这可能与其位置效应、拷贝数和环境条件有关 ;(3 )杂交后代结实率不高 ,容易产生异交结实导致转基因材料混杂分离。采取抗生素催芽初筛、PCR分析抽检、PEPC活性测定和田间表型观测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选育筛选体系 ,辅之以受体为轮回亲本适当回交可有效地控制。利用该途径已育成 3个稳定的高表达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品系H1596、H1597和Y14 70 ,说明通过常规杂交转育的方法 ,可以培育实用的稳定高表达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品种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玉米pepc基因 遗传方式 PEPC活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