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63条记录
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适宜安徽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皖麦 3 8、郑麦 90 2 3、皖麦 19、皖麦 44和豫麦 18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5个供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显著 ,品种基因型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参试品种中皖麦 3 8、郑麦 90 2 3属强筋小麦 ,皖麦 44属中强筋小麦 ,皖麦 19和豫麦 18属中筋小麦。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范围内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关键词: 皖麦44 氮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 水稻 皖稻101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配施对大蒜增产效应的研究

土壤通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2001年连续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徽省来安县大蒜产区水稻土上氮钾配施对大蒜产量及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蒜苔增产24.2%~29.2%,蒜头增产17.3%~18.9%。氮钾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的氮钾水平和氮钾比例密切相关。氮肥的适宜用量为N300~375kg/hm2,钾肥为K2O150kg/hm2。回归方程计算显示,大蒜产区的土壤临界钾素含量为101μg/ml,氮素临界含量为46μg/ml(ASI法测定)。氮钾配施并能提高蒜苗、蒜苔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增施钾肥对大蒜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投比为11.07~13.26。

关键词: 氮钾配施 大蒜 品质 增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筋小麦标准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播期 播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利用 4个小麦品种组成 11个混播群体 ,对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1个混播群体平均较对照增产 2 .0 3 % ,有 2个混播群体较对照增产 5 %以上。混播产量效应大小与参与混播的品种数目及品种的冬春性有关。利用品种混播可改善小麦品质 ,使品质指标更趋均衡与合理。强筋与中筋或中弱筋品种混播可改善中筋或中弱筋品种的品质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混播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烟叶产质量和氯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烤烟产质量及烟叶氯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皖北潮土烟区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 75 %时 ,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 ;在皖南水稻土烟区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 5 0 %时 ,产值最高 ,硝态氮含量占总施氮量的75 %时 ,均价、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不同比例硝态氮肥对降低烟叶氯含量都有一定作用 ,在皖南水稻土烟区和皖北潮土烟区降幅分别为 13 .8%~ 16.8%和 10 .9%~ 2 0 .9%。因此 ,在专用肥配方中使用适当的硝态氮肥也是烟叶提质控氯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 硝态氮 烤烟 氯含量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20 0 0~ 2 0 0 1年度试验表明 :施硫肥能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增加菜籽产量。各施硫处理与对照相比 ,单株结果数、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硫处理比对照处理的菜籽产量增加 75 .0 0~ 2 46.79kg/hm2 ,增幅为 4.5 4%~ 14 .92 % ,施硫处理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硫处理产投比为 1.46~ 4.94。施用 45kg/hm2 硫肥 95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油菜 硫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云石对酸性红黄壤上油菜、玉米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施用白云石改良酸性红黄壤田间定位试验第 3、4季油菜和玉米的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白云石的处理与对照比较仍能明显地促进油菜、玉米的生长发育 ,改善作物经济性状 ,显著地提高作物的籽粒产量。其中施用 160 0kg/hm2 白云石处理的油菜、玉米的产量最高 ,分别为 2 5 18、492 8kg/hm2 ,比对照分别增产 16.2 %和 44 .6% ;经济效益最好 ,经济效益分别为 473 4和44 3 5元 /hm2 。施用白云石表现出了显著的后效

关键词: 白云石 酸性红黄壤 油菜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 +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 19.5 %、5 3 .5 %~ 2 0 9.7%、72 .7%~ 2 2 9.3 %和2 0 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酸性红黄壤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