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杨剑波(精确检索)
131条记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Pi9和Bt基因

生物学杂志 2009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的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的Pi9基因、抗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Bt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病、虫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聚合了Xa23、Pi9和Bt基因的株系HB1471、HB1473能同时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纵卷叶螟;与Xa23、Pi9基因的供体材料L10相比,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谱相同、抗性水平相当;对稻纵卷叶螟抗性与Bt基因的供体亲本MH63-Bt水平相当。Xa23、Pi9和Bt三基因纯合株系可以作为水稻育种的多抗供体材料。

关键词: Xa23基因 Pi9基因 Bt基因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SSR标记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及纯度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杂交玉米及其亲本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分子检测判读标准。[方法]以1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和202个骨干自交系为引物筛选材料,分别构建3个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人工群体的验证试验材料,用CTAB法提取幼苗叶片DNA,选137对SSR引物进行SSR扩增及产物检测,用于玉米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检测,并与同批移栽至大田的种植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从13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高、扩增条带清晰和重复性好的20对一级和20对二级核心引物,用一级核心引物对杂交种人工群体进行真实性鉴定,根据一级核心引物的扩增结果,从中选取3对(phi080、umc1196、umc2084)表现较好的引物用于杂交种人工群体的纯度检测。SSR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利用SSR标记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核心引物 真实性鉴定 纯度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γ射线辐射获得的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突变体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L)混播制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敏感恢复系‘Mc526’为材料,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苯达松药效的差异,旨在为水稻混播制种中合理调整施药浓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21℃~36℃范围内,温度与苯达松药效呈显著正相关,即温度每增加1℃,苯达松致死浓度约下降74.09mg/L,药效约提高0.7%。相关生理生化研究表明,体内氧自由基胁迫加剧是高温下苯达松药效提高的主要原因。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恢复系 温度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杂交水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建立的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混制1号混播制种田苯达松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稻谷和稻秆、制种田土样中苯达松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但是,恢复系稻谷和稻秆中苯达松残留量较大(稻谷10.36~11.71mg/kg,稻秆3.07~3.53mg/kg),这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快,降解半衰期为4.43~7.29d。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制1号 混播制种 苯达松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Pi9和Bt基因

生物学杂志 2009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的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的Pi9基因、抗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Bt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病、虫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聚合了Xa23、Pi9和Bt基因的株系HB1471、HB1473能同时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纵卷叶螟;与Xa23、Pi9基因的供体材料L10相比,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谱相同、抗性水平相当;对稻纵卷叶螟抗性与Bt基因的供体亲本MH63-Bt水平相当。Xa23、Pi9和Bt三基因纯合株系可以作为水稻育种的多抗供体材料。

关键词: Xa23基因 Pi9基因 Bt基因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的筛选,获得了4个三基因聚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L17~L20。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个稻瘟病小种、中国流行的7个白叶枯病菌系C1~C7以及安徽省流行的白叶枯病菌系进行大田或/和温室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株系L17~L20对20个稻瘟病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抗性水平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抗谱相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与Xa23基因相似,不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均抗白叶枯病。与Xa21、Xa23基因的供体亲本M12和CBB23相比,成株期的抗性水平有所增强。利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PCR反应中可同时选择Pi9(t)和Xa21基因,提高了PCR选择效率。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稻瘟病 Pi9(t)基因 Xa21基因 Xa23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多重PCR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降低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中籼组合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的缺点,对其父母本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了改良。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其父本057进行改良,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057,简称057(TT)。本研究以ND42为优质基因的供体,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对协青早B[母本协青早A的保持系,简称协青早B(GG)]进行改良,得到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协青早B,简称协青早B(TT)。然后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各组合的基因型(GG、GT、TT)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青早B(GG)/057(TT)、协青早B(TT)/057(GG)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协青早B(GG)/057(GG)的26.1%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青早B(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胶稠度变得更软,而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基因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混播制种和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N8)、W6154s和其对应的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和8077s为材料,分析了苯达松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苯达松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水稻苯达松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苯达松处理使bsl突变体叶片光系统II中还原性QA组分积累,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合能力丧失,氧自由基伤害积累,Chl降解、质膜氧化加剧,植株死亡。叶片中苯达松残留含量分析表明,较强的苯达松代谢能力是抗性品种免受苯达松伤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 敏感致死突变体 抗性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08 CSCD

摘要:以转Bt基因的"克螟稻"为研究材料,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以已知转基因成份含量的水稻样品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对转基因水稻的NOS和Bt外源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检测分析。初步建立了转基因水稻定量检测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转Bt基因水稻 定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SSR技术体系的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SSR技术体系。[方法]以11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影响SSR扩增质量的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的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和比较,建立了适于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的SSR标记技术体系,并以5个玉米杂交种为例,验证该体系在玉米杂交种真实性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Mg2+浓度为2.5 mmol/L时,扩增效果最佳。dNTPs浓度为0.3 mmol/L时,扩增效果最好。引物浓度为0.2μmol/L较为适宜。TaqDNA聚合酶浓度为1.0 U时,扩增效果较好。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为:1×PCR缓冲液,2.5 mmol/LMg2+,0.3 mmol/L dNTPs,0.2μmol/L正、反向引物,1.0 UTaqDNA聚合酶,40 ng样品DNA,总体积25μl。[结论]该研究优化的SSR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地对玉米杂交种进行真实性鉴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真实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