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期高温胁迫对杂交中籼水稻功能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中籼水稻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比较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功能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功能叶中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高温造成结实率下降(降幅达22%~30%),并影响粒重(下降8%~14%),导致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32%~44%);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功能叶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还讨论了水稻耐高温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杂交中籼水稻 花期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结实率


合肥市售早餐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状况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方法,对合肥市售早餐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8个早餐餐馆合肥市消费者经常食用的11个品种107份食品样品,将食物按种类和加工方式等分类后测定丙烯酰胺含量。[结果]油炸和油煎类淀粉类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其中油条丙烯酰胺含量达1 038μg/kg,蒸煮类食物基本未检出。[结论]食物加工应采用蒸煮等相对健康的加工方式,避免采用油炸烘烤等不健康加工方式,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早餐食品中油炸类食品的摄入。
关键词: 早餐食品 丙烯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合肥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
《生物学杂志 》 2011 CSCD
摘要: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各重要因素逐一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培养基成份、光照、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干燥情况等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水稻转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暗培养,光照培养进行愈伤诱导可以使诱导天数缩短4~5d;诱导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激素可以使籼稻愈伤诱导提高25%~30%;分化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氨基酸和甘露醇可以使植株再生频率提高15%~20%。


抹茶蛋糕加工工艺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1
摘要:对抹茶蛋糕的配方、加工工艺及抹茶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面粉量计,最佳抹茶粉添加量为4.0%,适当调整配方和生产工艺,可生产出色、香、味和组织结构均较为理想且茶味清新的抹茶蛋糕。


《世界农业》2005-2010年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分析
《世界农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中国引文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对《世界农业》2005-2010年的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刊物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了解读者对刊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奠定基础.


花生种子脂肪酶活力定量测定及其与储藏特性的相关性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已有水稻脂肪酶活力比色测定方法进一步修改和优化,建立了花生脂肪酶活力定量测定方法,并确定取样量5mg、底物浓度30mgmL-1为最适试验条件,该方法具有精确性好、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利用该方法检测216份花生种质资源的脂肪酶活性,表明不同材料间差异极显著(P<0.001)。试验筛选出酶活力高低差异显著的材料10份(高低各5份),并以其中2份高脂肪酶活性和2份低脂肪酶活性材料进行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延长,高脂肪酶活性材料发芽率下降较快,而低脂肪酶活性材料发芽率下降较慢,花生脂肪酶活力与其种子活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75)。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脂肪酶对花生储藏劣变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