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中下游春大豆生长发育特性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大豆科学 》 1991
摘要:我国湖北省宜昌以东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大范围的梅雨天气过程;春大豆子熟品种的鼓粒期往往碰上梅雨季节,直接影响干物质积累,导致叶片不同程度恋青,使收获指数偏低,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从我们研究20个春大豆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与气候因素关系的结果表明:气温的高低是影响春大豆营养生长速度的主导因素,随着春季气温的上升,每长一片复叶所需的积温逐渐减少。每日日照时数的多寡是影响生殖发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而日较差气温和日雨量是通过日照的渠道对干物质积累起间接作用的。因此在春大豆栽培技术上,如何想方设法提高田间气温,增加光照以及使鼓粒期尽可能避开梅雨季节,是增产的关键环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稻品种E164的选育及开发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用复交系谱法选育成中籼稻中熟品种E164.该品种参加两年(1987~1988) 省区试,平均亩产481.5公斤,比对照密阳23平均亩增产10.7%;一年(1989) 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4公斤,比对照密阳23增产8.6%.株形优良,茎秆健壮,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米质优,1985年参加省优质米评比,居参评20个籼稻优质米之首,1987年参加中国水稻研究所63个区试籼稻品种米质测定,名列第三.三年(1987~1989) 人工接病虫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抗至中抗稻瘟病和白背飞虱,高抗至抗褐稻虱;田间检查,纹枯病轻.表现为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类型.目前省内外正在加速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