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pecies ecology(模糊匹配)
35条记录
黄淮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的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大豆品种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MG(maturity group)II~MGV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通过2年3点对比试验,对95份次的黄淮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系)的生育期组进行了鉴定和划分。所有品种(系)均在安徽怀远试验点夏播,部分品种(系)于2012年在合肥试验点夏播。结果表明:除PI561400在2012年合肥点收获时未成熟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年3点的试验中均能正常成熟,95份次试验品种(系)的生育期组介于MGII~MGV。怀远点2年试验品种(系)中生育期组属MGIII的最多,有36份次,占试验品种(系)的37.9%,属MGII和MGIV的分别为29和21份次,占30.5%和22.1%;21份合肥点的试验品种中有11份与怀远点的归属相一致,有10份晚1~2个生育期组。其中,黄淮大豆产区主推品种中黄13和皖豆28在2年3点的试验中生育期日数分别为94~96 d和97~100 d,分别属MGII和MGIII。所划分结果可为全国的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新育成品种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生育期组 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水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牛业科学 2011

摘要:2006年到2008年我们在调查安徽省地方黄牛、水牛资源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牛类群江淮水牛,为役肉兼用型,体型中等偏大,性情温顺,可以放牧也可以舍饲,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肉用性能较低,但肉质较好。成年公、母牛平均体高、体重分别为140.6 cm、137.2cm和550 kg4、83 kg。肉用性能较低,公、母牛屠宰率分别为48.5%、48.2%,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18~25 d,发情持续期2~3 d,妊娠期为330 d左右,泌乳期为7~8个月,产乳量为600~800 kg。选育、保种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为以后的保种和改良选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 江淮水牛 品种 生长性能 屠宰率 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引进烤烟品种适宜施氮水平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品种与氮肥互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品种K3 2 6和云烟 85在安徽省各烟区表现出明显的生态适应性和产质量的遗传潜力 ,建议在安徽烟区推广种植这 2个品种 ;同时 ,结合安徽各烟区的生态特点 ,确定了引种品种的适宜施氮水平 ,为引进品种在安徽烟区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烤烟 引进 品种 施氮水平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烟区适栽品种适宜施氮水平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不同烟草品种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皖北烟区在肥力较高的土壤条件下 ,综合经济性状以云烟 85和K32 6表现较为突出 ,相当或超越NC 89(当地原主栽品种 )。各品种推荐适宜施氮水平为 ,云烟 85和K 32 6 6 7.5kg/hm2 ,K 346 5 2 .5~ 6 7.5kg/hm2 ,RG 116 7.5~ 82 .5kg/hm2 ,NC 895 2 .5~ 6 7.5kg/hm2 。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施氮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大豆根腐病是淮北地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病害。病原为镰孢霉属的4个种,即三隔镰孢霉、壳生镰孢霉、茄腐皮镰孢霉和尖抱镰孢霉,其中有些株系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三隔镰孢霉各株系和壳生镰孢霉各株系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分化。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病原 镰孢霉属 致病性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