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198 7~ 2 0 0 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 70 0 1S、80 87S、3 5 0 2S、3 5 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 8月 10日至 2 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 ,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粳稻
光敏核不育系
育性
安徽省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以 3 418S、X0 7S、3 99S、2 3 0 1S和培矮 64S(CK) 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 ,1994~ 2 0 0 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 ,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 8月 10~ 2 5日 ,其相应的育性敏感安全时段约在 7月 2 5日~ 8月 14日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年白湖农场 12 0hm2 以上的大面积示范 ,产量 9.16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19.44 %。 2 0 0 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
杂交中籼稻
皖稻79
选育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表达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导致 2 30 1S自交不育的育性转换和无花粉败育类型转换的起点温度分别是 2 3℃和 2 7℃。
关键词:
温度
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
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399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 1997年选育成的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隐性下垂叶形态标记性状 ,用其制种有利于除杂保纯和杂种的纯度鉴定。 1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不育株率 10 0 % ,花粉败育率 99.997% ,自交不育度10 0 % ,不育起点温度为 2 3℃ ,不育期 34d以上 ,主茎 7.9~ 13叶
关键词:
早籼
低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3 8d ,栽插密度 2 1~ 2 3 .4万穴 /hm2 ,施纯氮量 175 .5~ 2 0 7kg/hm2 。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杂交水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2 30 1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0 0 0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2 30 1S不育株率 10 0 % ,花粉败育率 99.99% ,套袋自交不实率 10 0 % ,不育起点温度较低 ,在合肥不育期 30d以上 ;开花习性好 ,异交结实率高达 5 7% ;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优良 ,但直链淀粉含量过高 ;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别为高抗 (1级 )和抗 (2级 )。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2301S
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调查表明 ,华安 3号穗部性状表现为 :穗长与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一次枝梗平均 13个 ,二次枝梗平均 38个 ,二者相关不明显 ;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着粒密度都较稳定 ,后者变幅较小。华安 3号灌浆特性表现为 :灌浆期约 40 d,灌浆强度最大的时间是始穗后 14- 2 1d,籽粒增重相对整齐。在灌浆期喷施 HM叶面肥能提高其结实率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华安3号
灌浆特性
穗部性状
《杂交水稻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华安 3号 (X0 7S/紫恢 1 0 0 ) ,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重穗型高产组合 ,全生育期 1 34~ 1 4 0d ,与汕优 6 3相当。该组合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茎秆粗壮 ,产量潜力大 ,高抗稻瘟病 (1级 ) ,中抗白叶枯病(5级 ) ,精米率高 ,直链淀粉含量适中 ,米饭松软可口。高产栽培要求适时适量播种 ,实行“旱育宽行增实粒”栽培法 ,采用肥床旱育合理稀播 ,利用水分胁迫培育强根匀壮秧 ;宽行窄株合理稀植 ,发挥大蘖优势 ,提高成穗率 ;控蘖促花合理施肥 ,减秕增重 ,促进粒多粒饱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华安3号
特性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供试21 个杂交中籼三系组合和两系组合产量优势及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两系组合产量相对有较高潜力,表现为库大粒多,相对差异极显著,且穗数、结实率并不因穗大而降低。认为三系和两系组合提高产量途径相同之处是要保证穗数,不同之处是三系组合的选育要着眼于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两系组合则在大穗基础上增加实粒数,并提高籽重。
关键词:
杂交中籼
三系
两系
产量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