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出口贸易、FDI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14
摘要:通过利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DEA的Malmquist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之后重点考察了包括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11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化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产品加工业R&D投入结构和市场环境;改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小麦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
《农业经济与管理 》 2014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对其感知气候变化以及采取适应性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植户感知气候变化受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地形特征、小麦种植规模、获得气象信息的满意度以及技术选择偏向指数的影响;获得气象信息的满意度、技术选择偏向指数、获得贷款难易程度、户主年龄的二次方、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转移人数比、务农人数、人均农业补贴以及农户是否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则对农户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产生影响。
安徽省苦荞麦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及鉴定
《农学学报 》 2013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安徽荞麦生产,从国内引入37份苦荞麦种质资源,对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了观察鉴定。试验表明,大多数品种的株高在60~83cm之间;主茎分枝数大部分在6~8个;生育期在80~90天之间。37个种质资源中较对照表现增产的有27个,增产幅度为4.56%~133.29%。
安徽省水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13
摘要:运用优势指数指标,对安徽省16个地市6种主要园林水果进行比较优势分析,试图为各地发展水果生产、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通过初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降低了苦荞麦的株高、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其中,以喷施多效唑的降幅为最大。喷施多效唑缩短了苦荞麦的生育期,促进了苦荞麦的早熟。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增加了苦荞麦的千粒重,但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一,其中,喷施丰产剂2号获得了较高的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产量,比对照增产10.08%。苦荞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株高,从而有效增强抗倒性,减少倒伏的风险;喷施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创新
《管理观察 》 2013
摘要:安徽省96%的县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猛,服务正由原先单一为农民代耕代种逐步发展到农田托管、农事打包服务、农事全程代理等多种形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到位;条件建设滞后,人才断层隐患凸显;专业狭窄无法应对农民需求和现代农业;多元化推广体系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和推广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构建农技推广事业法制保障;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设立引种示范专项资金;创新用人、激励和培训机制;明确农技推广主体,建立常态化产学研联盟;统筹规划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助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机构 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社会化服务组织 建设 创新
安徽省应高度重视有机肥行业的发展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12
摘要:安徽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一直在萎缩,竞争力不强。分析原因认为与有机肥施用不足,农产品品质下降不无关系。因此有机肥的生产与施用,应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养殖场进行蓄禽粪便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加大对商品有机肥的资金支持力度,促使企业生产、农户使用有机肥;加强宣传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充分展示有机肥地位和作用;同时强化商品有机肥市场监管,营造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