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粳组合六优121 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抗倒伏等特点。1998 年5 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六优121
选育
《河南水产
》
1998
摘要:1996年8月至1997年12月,利用小网箱进行培育稚鳖试验,稚鳖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与水泥池塘相比,网箱培育稚鳖成本低,生长快,提高了稚鳖冬眠后的成活率。
关键词:
网箱
稚鳖
培育
《粮食与饲料工业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选用健康仔猪16头,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饲喂鱼粉日粮(对照组)与主精粉代替日粮(试验组)。通过31d饲养试验与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鱼粉组与鱼精粉组试猪日头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日粮粗蛋白表现消化率分别为 990 g、1026 g;446 g、461g;2.22、2.23;76.30%、78.10%。使用鱼精粉替代进。鱼粉单位增重料成本下降2%。证明鱼精粉足以完全替代进口鱼粉。
关键词:
鱼精粉
鱼粉
断奶仔猪
饲养
日粮消化率
经济效益
《广东茶业
》
1996
摘要:本文对茶树标记性状的性质和用途作了探讨,认为茶树标记性状不仅应用于茶树育种,在名茶研制开发中,亦有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
标记性状
名茶开发
育种
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对1995年全国籼型杂交中稻迟熟组区试结果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有效穗和结实率,可提高产量,过多追求大穗会导致减产。其适宜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有效穗270万/ha,每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28g。拟采用的育种路线是籼爪交或粳爪交。
关键词:
杂交中籼
区试结果
增产途径
育种方法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采用杂交育种与γ-射线辐射相结合,育成中籼稻皖稻57。该品种参加2a省区试,平均产量7087.9kg/ha,较对照密阳23平均增产12.5%,1a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141.2kg/ha,较对照桂朝2号增产5.9%。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分蘖力强,稳粒结构协调。米质优良,市场商品性好。抗至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白背飞虱,抗至高抗褐稻虱。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中籼品种。
关键词:
中籼稻
优质
多抗
选育
皖稻57
《茶叶
》
1995
摘要:凫早2号是以凫绿“四大名家”杨树林群体种为原始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1983~1989年进行品比试验,1990~1994年进行省内江北和江南茶区区域性试验,其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标准种(安徽3号)和对照种(祁门种、黄山种、潜山群体)。研究结果表明:岛早2号是一个早芽、高产优质(红绿茶兼制、适制高档名优茶)、抗寒性强、适应性广、无性繁殖能力高的无性系良种。可在安徽省江北、江南茶区推广。
关键词:
凫早2号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