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油菜黑胫病害分布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感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maculans。提出了防止L.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亚洲玉米螟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及田间防治试验
《中国植保导刊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孢分离,从自然感染球孢白僵菌的亚洲玉米螟僵虫上获得生长快、产孢量高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测定其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玉米螟2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毒力强的Bb05菌株,其校正致死率达98.7%。将该菌株通过固体发酵生产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期使用,对2、3代玉米螟为害的控制效果分别为56.3%和43.7%,幼虫防效分别为69.3%、54.1%,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该白僵菌颗粒剂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虽显著低于1.5%辛硫磷GR,但对3代玉米螟的防效却显著高于1.5%辛硫磷GR,并显著降低3代玉米螟的越冬虫口,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控制效果。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安徽省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2种辛硫磷制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测定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CS)和辛硫磷乳油(EC)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方法]在初步建立暗黑鳃金龟及幼虫室内饲养方法的基础上,将辛硫磷30CS配成0.16、0.32、0.64、1.28和2.56μg/g5个浓度,辛硫磷41.2EC配成0.08、0.16、0.32、0.64和1.28μg/g5个浓度,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辛硫磷2种制剂对暗黑鳃金龟7日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处理24 h后调查与计算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41.2%辛硫磷乳油对暗黑腮金龟幼虫的毒力较高,致死浓度LC50和LC90分别为0.39和1.18 mg/kg。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毒力较低,LC50和LC90分别为1.09和2.68 mg/kg,这是由于辛硫磷被包裹在微囊中不能完全释放而未充分发挥作用。[结论]用辛硫磷CS防治暗黑鳃金龟幼虫时,囊外辛硫磷在土壤中的量要达到1.18 mg/kg以上,才能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