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采用 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 ,建立了适合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 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在施用氮 182 .2 5~ 2 16 .9kg/hm2 、P2 O586 .0 4~ 10 1.2 8kg/hm2 、K2 O2 36 .2 5~ 2 6 1.9kg/hm2 ,密度为 2 .74~ 2 .95万株 /hm2 的条件下 ,可获得 5 6 2 5kg/hm2 的籽棉产量。在沿江棉区中等肥力土壤上 ,皖棉 13号高产栽培最佳氮磷钾施用配比为 1∶0 .5∶1.2。
皖棉13棉种泡沫酸脱绒耐温性研究初报
《中国棉花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皖棉 1 3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的发芽试验研究 ,探明了皖棉 1 3棉种在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的发芽特性 ,模拟出了拟合度很高的回归方程 ,并求出皖棉 1 3能正常发芽的耐温临界值为 69.5℃。研究也表明 ,在 60℃下处理80 min的皖棉 1 3棉种 ,仍然能够正常发芽并形成健康幼苗 ,超出了工业上设定的最高温度界限 ,为改进棉种泡沫酸脱绒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皖棉10号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介绍了皖棉10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F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优良纤维品质;分析了皖棉10号的应用前景。
皖棉13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皖棉13 号( 皖杂40) 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出的一个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春棉,适于安徽省淮北、江淮丘陵、长江及邻省无病或轻病棉区广泛种植,株高110 ~120cm ,单株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一般单产皮棉1 500kg/h m 2 ,高产且稳产,抗逆性强, 纤维外观色白,有丝光,内在品质优良,适宜于早播(4 月上、中旬播完) 、稀植(3 万~3 .75 万株/hm 2) 、足肥( 比常规棉增15 % ~20 % ) 、全程化调。
杂交棉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措施
《中国棉花 》 1998
摘要:为推动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二高一优”农业,我省棉种工作正在逐步实行“四个转变”,即:常规棉种向杂交种转变,单抗向多抗转变,抗病向抗虫转变,小试向大中试转变。其中常规种向杂交种转变尤为迅速,1988年全省近40万公顷,预计有1/3以上实现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