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yield(模糊匹配)
300条记录
粳型广亲和不育系90125A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90 12 5A是从日本引进的粳型广亲和三系不育系。其一般配合力高 ,特殊配合力方差大 ,与偏籼型恢复系配组优势更强。但开花习性较差 ,不利于繁殖、制种。在所配制的组合中 ,应注意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缩短全生育期 ,控制每穗总粒数 ,以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不育系 90125A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年白湖农场 12 0hm2 以上的大面积示范 ,产量 9.16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19.44 %。 2 0 0 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 杂交中籼稻 皖稻7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米品质区划及特色栽培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根据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 ,耕作制度以及稻米品质适宜的灌浆成熟期气候指标 (平均温度 2 0~ 2 5℃ ) ,将优质稻米生产划分成 3个次亚区 :沿江及江南双季稻优质多用稻次亚区 ;六安、合肥、巢湖优质单、双季稻混和食用稻次亚区 ;沿淮及淮北优质单季中稻次亚区。概述了各次亚区的自然资源、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及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区划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QTL往往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同区域 ,并集中在少数几个连锁群上。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 ,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的重演性较好。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介绍了晚粳M114 8的产量水平、稻米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晚粳M114 8于 2 0 0 0年 11月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60”。

关键词: 水稻 晚粳 M1148 产量 品质 栽培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育成品种及其在我国的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近40年来育成品种的主要特性及IRRI 品种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国际水稻研究所 水稻 育成品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3 8d ,栽插密度 2 1~ 2 3 .4万穴 /hm2 ,施纯氮量 175 .5~ 2 0 7kg/hm2 。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舟5号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竹舟 5号是早籼优质高产稳产品种 ,本文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特性 ,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竹舟5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