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9~10月对安徽省26个市(县)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样本34份。通过考查分析可知,安徽省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生长的小环境各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依此提出加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和研究保护的建议。


安徽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治疗
《中国猪业 》 2007
摘要: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安徽省的流行情况及各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安徽十二个县市的326份猪血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非常高,表现正常的猪群阳性率达86.96%,发病猪群和康复猪群阳性率分别为95.92%和92.86%。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从5%~98%不等,80%以上的阳性猪红细胞被感染强度超过50%。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贝尼尔效果最好,治愈率达74.29%,但所有药物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的能力均不强,治愈后易复发。表明附红细胞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安徽省烟叶可持续发展战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烟区社会、经济、植烟历史及自然生态条件、烟叶质量潜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安徽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安徽省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4年安徽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理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粒长与垩白度、粳稻的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粒长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透明度、碱消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垩白粒率、粒长、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粳稻垩白粒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6%。从改善垩白、长宽比和精米着手,筛选垩白小、长宽比适当、精米率较高的品种,籼稻兼顾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粳稻兼顾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籼、粳稻米综合品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安徽省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安徽省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展山野菜重点资源调查与研究,制定山野菜资源的保护措施,在山区建立山野菜原料基地及山野菜人工驯化栽培等开发利用对策,充分实现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安徽省的有机农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论证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