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苹果元帅系和富士系芽变品种的IRAP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筛选的6对IRAP引物对15个元帅无性系芽变和16个富士无性系芽变进行了鉴定,以揭示苹果无性系变异的机理。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在两种无性系芽变中均扩增出丰富的条带,表现出多态性。SAHN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相似系数0.65为阈值,元帅芽变无性系和富士芽变无性系各自聚为一类;以相似系数0.83为阈值,供试的15个元帅无性系变异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元帅’、‘居家店短红星’、‘艳红’、‘米勒矮生’、‘矮壮’、‘红星’、‘红冠’、‘矮威尔’、‘早红星’和‘华帅一号’,第二类包括‘玫瑰红’、‘奥勒冈矮生’和‘矮红’;‘新红星’和‘哈蒂.勃莱特’分别独自成类;以相似系数0.89为阈值,供试的16个富士芽变无性系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长富3’、‘盛放富1’、‘长富6’、‘群富1’、‘烟富1’、‘竽井Ⅱ系’、‘岩手Ⅰ系’、‘富士Ⅰ系’、‘红王将’、‘长富7’和‘长野Ⅰ系’,第二类包括‘富士’和‘秋富5’,第三类包括‘斋藤Ⅱ系’和‘秋富2’,‘秋富1’独自成类。研究表明,逆转座子在苹果基因组内的插入方向具有随意性,转座插入和逆转座子间重组是引起苹果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机制,本试验所开发的引物是进行苹果无性系变异研究的有效工具。
家鸭GHSR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变异检测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旨在克隆鸭GHSR基因mRNA部分编码区序列,并筛查克隆序列中的变异位点。采用RT-PCR法从巢湖鸭下丘脑组织中分离家鸭GHSR基因mRNA中编码区核酸序列,并选用30个个体cDNA,通过构建cDNA池对克隆编码区的序列变异测序检测。结果表明,克隆鸭GHSR基因mRNA部分编码区核酸序列长635 bp(GenBank登录号:EU005225),编码211个氨基酸,与鸡GHSR基因同源核酸相似性达到94%,氨基酸相似性为97%;cDNA池测序检测揭示克隆区段存在3个碱基变异位点,均为同义突变,未使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克隆鸭GHSR基因mRNA编码区核酸、氨基酸序列与鸡同源序列的相似性,以及克隆核酸序列的变异检测结果表明,鸭GHSR基因在序列和功能上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基因突变在家蚕育种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
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农药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个水稻突变体农林 8m和 80 77S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生理和遗传规律 ,综述了其对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分子机理。普通水稻品种具有对苯达松抗性是由于苯达松在普通水稻品种细胞中被羟基化 ,并最终被代谢为对植物无毒性的 6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和 8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普通水稻品种具有的苯达松抗性基因可能是编码与苯达松羟基化相关的某种P4 5 0酶 ,或者编码某种参于解毒的受体蛋白 ,而苯达松本身对P4 5 0酶和受体蛋白有诱导和激活作用 ;此外 ,苯达松抗性基因也可能是一种催化羟基化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同淀粉合成酶相似的缀合酶基因 ,而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表现出对苯达松敏感致死是由于γ 射线导致上述与苯达松解毒相关的酶活性丧失所致。
离子束介导水稻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维管束和光合速率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离子束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植株第 7代的 8个株系及原受体品种和两个对照水稻品种的穗颈节下第一节间维管束数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维管束数量比原受体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较多 ,且光合效率也较高 ,而且转基因株系维管束外围的薄壁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比对照品种既多又大 ,所有这些都表明转基因株系不仅明显地区别于原受体品种而且优于原受体品种和对照品种 ,同时也暗示 C4 植物玉米的全套DNA转入 C3植物水稻是切实可行的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品种农林 8号及其60 Co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 8号m为研究材料 ,选用 36 0个 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 1个引物OPG18在农林 8号和农林 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 .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 ,突变体农林 8号m与农林 8号相比有 2 9bpDNA片段的缺失 .研究结果为60 Co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