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钾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处理N210K150的小麦产量最高,达7 950.0 kg/hm2。单独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5.89%~11.00%。氮肥用量为180、210和240 kg/hm2时,钾肥的增产幅度分别达17.87%~26.62%、19.18%~27.10%和20.12%~28.18%,不施钾肥时,氮肥的增产幅度为9.41%~11.67%。钾肥用量为75和150 kg/hm2时,氮肥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2.54%~84.42%和76.81%~87.61%。施氮量、施钾量和氮钾交互作用对烟农19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2.90%、14.63%和2.47%,不施钾肥时,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为38.61%~45.16%;钾肥用量为75和150 kg/hm2时,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82%~48.68%和43.87%~50.71%。不施氮肥时,钾素的吸收利用率为8.79%~12.84%;氮肥用量为180、210和240 kg/hm2时,钾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1.24%~12.60%、16.87%~17.90%和16.27%~16.34%。[结论]单独施用氮、钾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合理配施氮钾肥的效果更好。
果梅不同物候期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及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 2004
摘要:以盆栽的3年生细叶青梅/桃砧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物候期果梅各器官内氮、磷、钾的含量,结果表明:休眠期,果梅各器官都具有氮、磷、钾贮藏与供应能力;其中粗根贮藏与供应氮的能力最强;其它多年生器官均是贮藏与供应钾的能力最强。冬季花芽的进一步分化要求高浓度的钾、磷和相对低浓度的氮。从休眠期花蕾至新梢旺长期幼果,氮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磷、钾的含量则有所下降。新梢旺长期,新梢争夺氮、磷、钾的能力强于幼果,其中新梢对氮、钾的需求量大致相等,而幼果对氮的需求量大于钾。花芽分化期,花芽的进一步分化、叶片功能的维持及各多年生器官的加粗都对三要素中钾素的依赖性更强。果梅体内氮、磷、钾有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的特性。果梅吸收氮、磷的适宜时期为前一年花芽分化期之后至来年新梢旺长期;吸收钾的高峰期为新梢旺长期至花芽分化期。
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烟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积累结果表明 :烟苗在移栽后 3 0~ 75d干物质的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 70 %左右 ,是烟株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烟株干物质累积强度以移栽后 60~ 75d最大。干物质在烟苗移栽 75d以后在根、茎、叶中的分配趋于相对稳定 ,根、茎、叶的干物质重分别约占全株干重的 16%~ 19%、3 2 %和 5 2 %~ 49%。烟株移栽后 3 0~ 75d是烟株养分的主要吸收时期。在目前烟草生产水平下 ,水田需施用的磷 (P2 O5)、钾 (K2 O)分别为 13 5 .0 0~ 173 .5 5、3 5 9.2 5~ 5 2 1.5 5kg/hm2 ;旱地需施用的磷 (P2 O5)、钾 (K2 O)分别为 10 4.1~ 13 3 .95、2 49~ 3 61.5kg/hm2 ,氮肥的利用率和施用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磷(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氮、需磷特性和土壤供氮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关键词: 氮 磷 经济施肥量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