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traw return(模糊匹配)
21条记录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田间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下茬作物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科学合理的秸秆还田农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正常施肥、不施肥,不浇水、浇2次透水条件下全量、2倍量和无小麦秸秆还田,共8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生物学与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玉米的出苗率、根系2次活力、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在水肥充足、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无小麦秸秆还田和2倍量还田的玉米幼苗,小麦秸秆还田的有无与多少都会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秸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减弱,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长势均良好。玉米成熟期考种结果表明,2倍量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较对照1增产2861.95kg/hm2,增长率达68%;全量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较对照1增产2567.34kg/hm2,增长率达61%;而仅浇2次透水无小麦秸秆还田的对照2较对照1增产2525.25kg/hm2,增长率为60%。可见,通过农艺措施调节,能减轻过量秸秆的负效应,降低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正常施肥条件浇2次透水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有显著增产效果。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玉米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及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稻草、沼液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下水稻优质高产氮肥运筹技术。[方法]将稻草3 750 kg/hm2和沼液15 000 kg/hm22种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同时结合氮肥不同运筹方式。[结果]施用稻草还田产量高于施用沼液,其增产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和穗粒数。氮肥运筹方式中均以氮肥运筹基蘖穗为5∶3∶2的比例最高。[结论]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施用稻草处理产量较沼液处理要高;氮肥的运筹方式对晚稻产量也有影响,具体运筹方式与单施无机肥相似。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稻草 沼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中国主要粗饲料产量分析

饲料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夏季和秋季共采集测定了山东和安徽两省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的草谷比,并估算秸秆产量。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中国5种作物的秸秆总产量为5.36亿吨,实际可用于养殖业的秸秆最大量约在4~5亿吨。

关键词: 草谷比 秸秆 产量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DBYHY理论探讨秸秆在江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本文针对江淮地区农业生态条件、种养业链接现状,通过应用单位耕地年产可消化生物量(DBYHY)新理论,提出江淮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可实施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DBYHY生产模型,并通过总消化养分校对公式(TDNc)测算了含有秸秆与牧草在内的各模型的TDNc数值,以说明秸秆与牧草在江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替粮增值作用,以供将来深入研究秸秆与牧草的无公害饲用化对优化本地农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作参考。

关键词: DBYHY 秸秆 牧草 江淮地区 农业结构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网袋法模拟田间秸秆还田的3种方式,探索研究不同还田方式的小麦、油菜秸秆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20d腐解后,不同还田方式的小麦、油菜秸秆土埋处理的59.5%~60.3%、露天处理的40.2%~49.8%和水泡处理的24.6%~29.8%被腐解。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经过120d腐解后,露天处理、水泡处理和土埋处理的小麦、油菜秸秆中的氮有58.7%~61.3%、63.9%~74.9%、50.8%~58.2%释放出来,磷有92.1%~96.5%、98.6%~100%、66.5%~81.3%释放出来,钾有56.0%~64.3%、74.3%~77.6%、41.9%~46.5%释放出来。作物秸秆磷的释放率最大,氮次之,钾最小。3种还田方式作物秸秆养分释放率为水泡>露天>土埋。

关键词: 小麦和油菜 作物秸秆 秸秆还田方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露天、土埋状况腐秆灵处理小麦、油菜秸秆腐解速度比不施腐秆灵的对照要快,其中小麦秸秆施用腐秆灵腐解效果较好,水泡处理施腐秆灵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油菜秸秆 腐秆灵 腐解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在皖南酸性红黄壤上进行了为期 4年的定位试验 ,探讨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优于单施化肥。稻草还田产量最高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单施化肥 ,并且作物产量随着稻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以稻草还田最佳 ,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草 油菜秆 麦秸草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麦秸和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应用秸秆速腐剂还田秸秆对当季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未经处理的作物秸杆对当季小麦产量影响不大。施麦秸量为 3 0 0 0和 6 0 0 0kg/hm2 时 ,当季小麦产量分别为对照的92 .8%和 96 .0 %,减产 7.16 %和 4.0 0 %,减产不显著。用玉米秸秆代替麦秸时 ,小麦产量为对照的 99.1%和 10 3 .2 %,与对照产量持平或略有增加。施用秸秆速腐剂后 ,小麦产量相对提高 3 .6 0 %和 1.45 %,是不施秸秆的 (对照 ) 99.5 %和 10 3 .2 %。玉米秸秆麦秸腐解快 ,效果好 ,粉碎后可直接还田

关键词: 麦秸 玉米秸 秸秆直接还田 小麦产量 秸秆速腐剂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