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traw(模糊匹配)
39条记录
尿素硝酸铵调节碳氮比促进小麦秸秆堆肥腐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温堆肥可以加快秸秆腐解并浓缩其养分含量,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采用畜禽粪便来调节秸秆堆肥的C/N比,但由于重金属和抗生素问题限制了其在高价值经济作物上的应用。为此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作为氮素调理剂开展堆肥试验,为生产高品质秸秆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按照UAN添加量由多到少分别将堆肥C/N调节为15、20、25和30,进行50 d堆肥,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EC、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纤维素组成、种子发芽率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综合判定堆肥腐熟效果。[结果]C/N25和C/N30的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达到63.4℃和65.9℃,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7d和8d,而C/N15、C/N20处理高温持续仅1~2d,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堆肥初始pH值随着UAN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范围在6.79~7.94,堆肥后pH值范围在7.63~7.89,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堆肥后各处理有机碳含量下降了8.29%~13.5%,且C/N25、C/N30的处理有机碳降解率显著高于C/N15和C/N20的处理。全氮含量较堆肥初增加53.3%~83.7%。秸秆中有机物组成表现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堆肥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较堆肥初下降了30.5%~50.9%、42.%~55.8%和15.3%~29.4%。堆肥过程中由氨气挥发造成的氮素损失率随着C/N比升高而降低,分别为34.9%、29.0%、22.1%和7.37%;堆肥过程中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逐渐降低,由初始的52.4%~75.8%下降到结束时的25.4%~63.1%,而对应有机氮的比例则较堆肥初提高了52.4%~66.0%,表明小麦秸秆堆肥中氮素的稳定性增强。经过50 d的堆肥处理,C/N25和C/N30的处理种子发芽率指数均达到彻底腐熟(GI≥80%),C/N20的处理达到基本腐熟(GI≥50%),而C/N15的处理未腐熟。[结论]采用尿素硝酸铵溶液作为氮素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小麦秸秆堆肥C/N比,促进小麦秸秆腐解,以C/N30处理腐熟效果最好。

关键词: 堆肥 小麦秸秆 尿素硝酸铵溶液 碳氮比 氮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原因,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并根据我国秸秆资源的产量及分布,概括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方法,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意义 方法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鸡粪混合原料沼气工程效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以淮南鸡粪秸秆混合原料沼气工程为例,重点对该工程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工程的实施将大力推进沼气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秸秆 鸡粪 沼气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提高长三角地区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采用草谷比法,评估长三角地区秸秆的资源量和秸秆资源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00-2014年长三角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呈稳中上升趋势;秸秆分布地区格局差异显著;作物秸秆产量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的江苏省和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则比较低,2000-2014年作物秸秆资源量为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农作物秸秆主要类型为稻谷、小麦和油菜籽,以稻谷为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秸秆

关键词: 秸秆 草谷比 时空 粮食作物秸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育秧基质粉碎机设计与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秸秆育秧基质粉碎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对粉碎刀组和可调粉碎台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基于CATIA对该机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ANSYS软件对刀轴进行有限元分析,用以确定刀轴的结构设计与选材满足工作强度需求。研制了样机,通过对水稻、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试验结果显示:小于5cm长度的秸秆粉碎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79%、92.52%和93.90%,试验结果表明粉碎机性能良好。

关键词: 秸秆 粉碎 CATIA ANSYS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沼气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秸秆沼气化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秸秆沼气工程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阐述了针对秸秆特性的沼气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和秸秆沼气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秸秆 沼气 工程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在荸荠农艺栽培中的应用——以庐江县白湖镇荸荠种植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将秸秆应用在荸荠农艺栽培中,为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方法]铺设水稻、油菜2种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厚度、开沟深度等对土壤养分、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生长层厚度的影响。[结果]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土壤中的N、P、K含量均有提高,还可有效提高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提升荸荠生长层。[结论]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可减轻荸荠在生长过程中深钻的发生几率,为后期的机械化收获带来便捷。

关键词: 荸荠 秸秆 产量 机械化收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小麦秸秆还田低碳农业措施的推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大豆前期出苗率和幼苗期生长明显优于无秸秆还田和未浇透水的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2倍全量秸秆还田)大豆产量在3 804.71~3 922.56kg/hm2,比对照(不施肥+无小麦秸秆还田)增产69.92%~75.1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低碳 大豆 生长影响 农业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安徽省为例,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机械化秸秆还田发展良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还田约2000万t。但在机械化秸秆还田发展中,仍存在群众认识不足、还田作业机具不理想、还田后农业防治不配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宣传指导、推广先进机具、完善防治配套工作等。

关键词: 秸秆 机械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设计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沼气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实例,阐述了针对秸秆特性的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设计。

关键词: 秸秆 厌氧消化 沼气 工程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