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陈晓东(精确检索)
作者:赵斌(精确检索)
作者:王瑞(精确检索)
作者:季昌好(精确检索)
23条记录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啤14008选育与应用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摘要:皖饲啤14008(原名皖9503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2342为母本、(法国Mola/法国SHYRT)F_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4—2015年安徽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571.5 kg/667m~2,较对照西引2号增产11.1%。2015—2017年国家南方片区试,2年平均产量359.0 kg/667 m~2,比对照苏啤3号增产7.4%,比参试品种均值增产2.4%,居参试品种第1位。乳熟期植株生物产量(鲜质量)达3 5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饲用品质好,抗倒力强,2016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适宜黄淮中南部晚茬田、江淮及沿江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粮草双高 饲料大麦 皖饲啤140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2号的选育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摘要:皖饲2号是1992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鹿岛麦/γ-早-80-21)F5为母本、1693(法国)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偏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全生育期200.7 d左右,抗寒性好,抗倒性好,轻感白粉病、赤霉病,平均产量为5 600 kg/hm~2左右。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草双高 饲料大麦 皖饲2号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及适宜刈割次数研究

作物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刈割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关键词: 大麦 刈割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摘要:我国中南部秋播大麦区种植与养殖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调整,种养结合已是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大麦青饲青贮种养结合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的技术要点、增产增效情况、适应区域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地服务广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关键词: 大麦 青饲(贮) 种养结合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

摘要: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粮草双高 饲料大麦 皖饲麦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类大麦籽粒大小及粒重的差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大麦籽粒性状,依据棱型、皮裸及选育水平对125份大麦材料按3种不同分类方式进行分组,比较了组别间的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的差异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粒重与棱型相关,与皮、裸无相关性,二棱大麦粒重(46.89mg)显著高于六棱大麦(35.71mg)。就籽粒长而言,皮大麦长于裸大麦,二棱大麦长于六棱大麦,以野生大麦最长,为13.19mm;人工驯化和品种选育使大麦粒长有所变短。二棱大麦的粒宽(3.55mm)显著大于六棱大麦(3.26mm);粒宽在皮、裸大麦间无显著差异。粒厚变异与粒宽类似,野生大麦的粒厚最小(1.69mm)。相关分析表明,大麦粒重主要由粒宽、粒厚决定,且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大麦 不同分类 籽粒大小 粒重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大麦(Hordeum valgue L.)是一优质能量饲料作物,刈割是牧草管理的一种常规方式。为了研究刈割对大麦作为青(贮)饲的影响,以4份不同生态区具代表性的大麦新品种(系)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第1茬饲草产量与品质均高于第2茬,重复刈割导致产草量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盐丰1号’降幅最小(13.0%),表现出较强的耐刈性。再次刈割,所有品种干鲜比、粗灰分含量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下降,粗纤维、钙、磷含量变化因品种而异。分蘖期刈割大麦,营养物质含量高于灌浆期刈割,适口性好,可直接用作青饲料,且有利于植株再生。因此,2次刈割可于分蘖期开始,选用耐刈性好的大麦品种,分蘖期刈割大麦可直接用作青饲,灌浆期刈割可作为青贮饲料。

关键词: 大麦饲草 刈割茬次 刈割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从中国不同大麦产区选取12份代表性的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成35个杂交组合,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杂交大麦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表现不同,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千粒重大多为正向优势组合,所占比例分别为90%、73.3%、73.3%、73.3%;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多呈负向优势,其中每穗实粒数负向优势组合所占比例高达76.7%。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不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GCA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也是如此。GCA高的两亲本所配组合的SCA并非一定高,SCA是相对复杂的基因互作结果。因此,在杂交大麦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先考虑GCA高的亲本,在此基础上,筛选SCA高的组合。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中亲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江淮麦区饲料大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江淮麦区饲料大麦生产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连续2年以盐丰1号和扬饲麦1号2个饲料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大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产量随之增加,施氮量从A1(90 kg/hm2)增至A2(210 kg/hm2)时,盐丰1号、扬饲麦1号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6.4%,31.6%,施氮量从A2增至A3(330 kg/hm2)时,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比例对2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明显;对于籽粒品质,施氮量从A1增至A2时,盐丰1号与扬饲麦1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分别为8.6%~10.2%和8.8%~10.8%,施氮量从A2增至A3时,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施氮量的增加使2个品种籽粒淀粉含量略有下降,但降幅不明显;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比例对2个品种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氮肥处理下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用氮肥来调控大麦产量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控穗粒数与穗数来实现增产。综合考虑,建议在江淮麦区生产上大麦氮肥施用方案为,总施氮量为210 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穗肥以5∶2∶3或6∶2∶2为宜。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氮肥运筹 饲料大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