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蜜环菌培养影响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探讨蜜环菌人工培养方法。[方法]研究菌材营养和pH、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下蜜环菌生长形态变化规律和生长量。[结果]pH 5.0浸泡液浸泡菌材、黑暗条件有利于蜜环菌生长;温度较高有利于气生菌丝生长,温度较低有利于菌索生长;用带有栎树、棉秸秆的混合材料作菌材培养蜜环菌,可实现发菌快、菌索多的目的。[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蜜环菌人工培养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COI及28SrDNA序列分析的扶桑绵粉蚧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棉花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为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扶桑绵粉蚧6个地理种群(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线粒体COI及核基因28S rDNA序列,结合中国海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地理种群的数据,分析了其可能的遗传分支。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COI有7个单倍型,地理种群间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差异;28S rDNA序列在已测的中国六个地理种群中的结果高度保守,从核基因角度佐证了该种可能尚未出现种间分化。基于网络关系进化图、系统进化树分析得出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隐存谱系:((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州)支系和美国佛罗里达支系;其中安徽及江苏种群应与入侵印度及巴基斯坦的支系为同一遗传支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可能入侵途径提供参考。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棉花品种鉴定的研究
《棉花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9对SSR核心引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样品进行区别与鉴定实验,探讨了棉花品种鉴定的取样方案和位点异同判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量样品包含的遗传信息,确定了基本的取样量,并将样品间位点异同类型分为相同位点、疑似相同位点和差异位点。据此对16个品种进行位点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间差异位点数均在0~2间,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介于5~25。结合品种间差异位点的阈值分析,研究认为当两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不同品种;当差异位点数≤2时,即判定为近似或极近似品种。
安徽省棉花生产现状及轻简化植棉技术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安徽省植棉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不足、植棉成本增加的现状,提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为安徽省棉花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