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朱秀柏(精确检索)
59条记录
不同致昏方式对獭兔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养兔 2006

摘要:采用100v、75v、65v、55v电致昏和人工致昏(棒击法)的宰杀方式,研究致昏方式对獭兔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肉最终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75v致昏组与100v致昏组间宰后1h的背最长肌pH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1h,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后腿肉的L值、a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到宰后24h,100v致昏组与75v和65v致昏组间背最长肌的a值差异显著(P<0.05),75v致昏组与65v和55v致昏组间后腿肉的a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24h,75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鲜红,而人工致昏组和100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较苍白;100v致昏组的滴水损失最大,为3.738%,而75v致昏组的最小,为2.420%;蒸煮损失最大的为100v致昏组,最小的为55v致昏组,其次是75v组;肌肉嫩度最好的是75v致昏组,最差的是人工致昏组。

关键词: 致昏方式 獭兔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毛兔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毛量相关性

中国养兔 2006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皖系长毛兔的遗传多样性和4个微卫星座位与1岁时产毛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皖系长毛兔4个微卫星座位上平均检测到4.5(3~6)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680(0.630~0.72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2(0.559~0.705);Sol33微卫星座位与1岁时产毛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基因型为AD和BD的个体1岁时产毛量与其他3种基因型个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微卫星座位(Sat4、Sat13、Sol44)与1岁时产毛量相关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皖系长毛兔 微卫星 多态性 产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长毛兔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产毛量相关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06

摘要: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4个微卫星座位多态性与皖系长毛兔1岁时的产毛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皖系长毛兔4个微卫星座位上平均检测到4.5(3~6)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680(0.630~0.72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2(0.559~0.705)。Sol33微卫星座位与1岁时产毛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基因型为AD和BD个体1岁时产毛量与其他3种基因型个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座位Sat4、Sat13和Sol44与皖系长毛兔1岁时产毛量相关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皖系长毛兔 微卫星 多态性 产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兔血浆酶活性及其与产毛量相关的研究

中国养兔 2005

摘要:对49只1岁龄皖系粗毛兔进行产毛量和血浆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皖系粗毛兔1岁时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产毛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血浆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产毛量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皖系粗毛兔 酶活性 产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初报

当代畜牧 2005

摘要:试验设栽插密度和幼鸭放养数两个因子,每个因子设定3个水平,共分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放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不追肥,不打农药。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除草、除害虫、浊水、刺激水稻分蘖生长等优点,可提高种稻效益,其中以试2组(栽插密度为20×30cm、放养密度为25只/亩)为最好,亩净效益138.15元。

关键词: 稻鸭共生 放养密度 经济效益 作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中国养兔 2005

摘要:以肝素钠抗凝的皖系长毛兔全血为材料,以常规的酚氯仿抽提法为基础,采用改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主带清晰、无拖尾现象。

关键词: 皖系长毛兔 全血 DNA的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鸭共生新技术

农村新技术 2004

摘要: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创始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稻作中却日渐被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所取代。稻鸭共生是一项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与开发

中国草食动物 2004

摘要:皖系粗毛型长毛兔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粗毛型长毛兔。对该品系兔的育成历史、品系育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技术难点、创新点 ,以及品系的性能特征做了介绍 ,并针对安徽省毛兔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皖系 粗毛兔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鸭共生技术的实施程序及技术要点

农村养殖技术 2003

摘要: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在北方水稻种植区能否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饲料工业 200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