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丽亚(精确检索)
作者:张磊(精确检索)
作者:李杰坤(精确检索)
作者:黄志平(精确检索)
作者:胡晨(精确检索)
24条记录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与单株总荚数(r=0.714**)、单株有效荚数(r=0.712**)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结荚高度(r=0.593**)、主茎节数(r=0.450**)等也呈显著正相关;每荚粒数与生育期(r=-0.586**)、百粒重(r=-0.437**)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百粒重(r=-0.445**)呈显著负相关。在黄淮夏大豆生态类型内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夏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淮夏大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A)、同型保持系W931B(B)及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恢复系WR99032(R1)、WR0088(R2)、WR0108(R3)及其测交后代群体F1(A×B)、F2、BC1a(A×F1)、BC1b(F1×B)、F1a[A×(恢复系×恢复系)F1]、F1b[(恢复系×恢复系)F1×B]作为试验材料,以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指标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3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3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杂交大豆在不同氮肥因素水平下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大豆蒙91-413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3次重复的氮肥处理,进行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终花期时杂优豆1号的分枝数在氮肥水平为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7.0和7.4,在氮肥水平为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6.4和6.8,在未施氮肥的A处理中仅为6.2;杂优豆1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氮肥水平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104.0个和105.4个、188.0粒和201.0粒2、9.8 g和31.3 g,在氮肥水平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95.8和98.8个1、65.7和166.6粒2、6.6和27.0 g,未施肥的A处理中分别为83.9个、141.3粒2、4.8 g。杂优豆1号在C、E和B、D处理中的小区产量分别为4.284、.38和3.813、.82 kg,比A处理增加21.2%、24.1%和7.9%、8.2%。[结论]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杂交大豆单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 杂交大豆 生育特性 氮肥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选育

大豆通报 2007

摘要:杂优豆1号(皖豆25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这是世界上第二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16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5.3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28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9.1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的优点,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生育期111 d,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中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杂优豆1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系列大豆品种的选育评价及发展策略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审定的25个皖豆系列大豆品种进行评价,结果为:品种平均产量为161.1 kg/667m2(区域试验)和151.4 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2%,平均油份含量为20.1%。本文通过这些品种的分析评价,旨在为安徽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评价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具恢复基因的品种地理分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系 恢复基因 保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9449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7

摘要:蒙9449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39.78%,脂肪含量22.66%,生育期106d。2004—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686.8kg/hm2,比CK中豆20增产8.64%。2005年同时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41.3kg/hm2,比CK中豆20增产11.92%。

关键词: 大豆 蒙9449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关键词: 大豆 皖豆26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育成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及育种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种合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5

摘要:“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关键词: 夏大豆 国审合豆3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