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在总施氮(尿素)量10g/盆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增加灌浆期有效叶面积,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为5:1.7:1.3:1.3:0.7施用,较全部作基肥施用开花后30d剑叶叶绿素提高1.63mg/g,抽穗后35d丙二醛降低1.6nmol/gFW,每穗实粒数增加10粒,千粒重提高2.6g,增产17%以上。


光照对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在不同的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小球藻、斜生栅藻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光照强度为3000 lx,光照周期为24L:0D、18L:6D、12L:12D、6L:18D、0L:24D共5个梯度组下,光照周期为18L:6D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227个/d、0.201个/d;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在光照强度为500、1000、3000、5000、7000 lx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强度为5000 lx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234个/d、0.26个/d;在红、绿、蓝、白光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以白光下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44个/d、0.200个/d,而且在蓝光下培养的藻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光照对两种藻的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小球藻 斜生栅藻 光照周期 光照强度 光质 叶绿素 生长速率


环境因子对野生薇菜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皖西山区野生薇菜分布和生长调研,结果表明,薇菜主要分布在坡度16~45°,其适宜生长环境因子是郁闭度0.3~0.6,海拔高度700~1 500 m,土壤pH值5.7~6.3等。


苏姜猪仔猪若干数量性状的发育研究
《猪业科学 》 2007
摘要:测定苏姜猪仔猪初生,15、30、45、60、75日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初生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尿素氮(UN)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而淀粉酶(Amy)、白蛋白(A)则随日龄增长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峰值出现在30日龄。测定苏姜仔猪及其亲本初生~75日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两组仔猪生殖器官从60日龄开始表现快速生长,尤以卵巢最明显。苏姜猪卵巢75日龄时有三级卵泡出现,亲本则发生60日龄,发育比亲本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亲本品种性成熟早的优点。测定苏姜猪初生~75各日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含量和肌肉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初生~60日龄)而逐渐减少,60~75日龄又有所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断奶前较稳定,断奶~60日龄下降,此后又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总游离脂肪酸中含量较高,这是该品系猪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指标之一。肌原纤维直径从出生至15日龄期间生长迅速,此后各日龄段增长缓慢,到75日龄已接近成熟。肌节长度到45日龄时已基本分化成熟;A带长度从出生到60日龄呈逐渐增加趋势,60日龄时基本分化成熟;而I带和H带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I带和H带宽度胚胎期已基本成熟而稳定。


皖系白猪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系白猪2世代猪从初生到90日龄生长迅速,到90日龄时体重达初生重的26倍。断奶对生后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大,但早期断奶可及早锻炼仔猪的采食,并能提高生长期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断奶后生长速度。其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可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为0.996 3,据此模型可建立皖系白猪的早期生长曲线,为其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