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皖珠2号的育成
《中国蚕业 》 2016
摘要:为选育强健多丝量家蚕品种,以抗性较强的华欣、东旺作为遗传育种素材,通过多代杂交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茧质性状优良的中系C44和日系C40,再与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的品种A44和A49配成1组综合性状良好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A44·C44×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2014—2015年皖珠2号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发育齐一、容易饲养、产量较高的特点,虫蛹率98.43%,茧层率22.76%,鲜茧出丝率17.61%,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7%、6.01%和13.81%,茧丝长1 230.2 m,比菁松×皓月长22.1 m;解舒率63.99%、纤度3.019 dtex、洁净94.97分。皖珠2号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省及长江流域春季饲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选择安徽省典型油菜产区,开展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磷和施磷2个处理,研究施用磷肥对安徽省冬油菜产量、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油菜施磷后的产量平均为2 571 kg/hm~2,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672 kg/hm~2和41.5%。施磷每公顷增收2 012元,89.6%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磷收益显著。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对应的丰缺指标为<6.5、6.5~13.0、13.0~26.5、26.5~34.0和>34.0 mg/kg。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冬油菜的磷肥管理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经济影响因素评价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摘要:根据2003—2014年安徽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及三次产业子产业相关数据,对安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安徽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度虽然最高,但是贡献程度却呈下降趋势;水产养殖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依旧最高,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产品加工和水产运输为第二、第三产业中对渔业经济贡献程度最大的两个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和年均变动值均反映渔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显示第二、第三产业均超前发展,且第二产业超前程度远强于第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