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能量蛋白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

摘要:目的:研究能量蛋白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分别设3个蛋白水平(15%、16%和17%)和两个能量水平(10.67 MJ/kg和11.09 MJ/kg)。选取24月龄皖西白鹅种鹅3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均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比1∶4)。其中试验Ⅰ、Ⅱ和Ⅲ组能量蛋白水平分别为10.67 MJ/kg(15%、16%和17%);试验Ⅳ、Ⅴ和Ⅵ组分别为11.09 MJ/kg(15%、16%和17%)。试验期7周,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饲粮能蛋比对皖西白鹅种鹅产蛋期精料采食量、产蛋枚数、蛋重和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Ⅲ、Ⅴ、Ⅵ组的破蛋率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能量蛋白水平不同时,试验各组皖西白鹅种鹅血清中TC、TG、UA、葡萄糖、HDL-C、LDL-C、C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TP、GLOB、A/G含量试验Ⅴ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ALP含量试验Ⅵ组和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尿素含量试验Ⅱ组和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P含量试验Ⅴ组和试验Ⅰ、Ⅱ、Ⅲ、Ⅵ组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皖西白鹅种蛋入孵数、无精蛋和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Ⅵ组与试验Ⅱ组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死胚蛋与试验Ⅳ、Ⅴ、Ⅵ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有影响。能量水平为10.69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6%时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最佳。

关键词: 能蛋比 皖西白鹅 产蛋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孵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系抗SMV鉴定及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具有抗性的大豆新品系,以1 108份新选育的大豆品系为材料,人工接种SMV优势株系SC3和SC7,通过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考察其抗性,同时分析其亲本来源和抗性。结果显示,有356和326份大豆品系对SMV株系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占比为32.13%,29.42%,同时对这2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品系有252份,占22.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和r=0.956)。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显著,其发病率可以分别解释其病情指数变异的88.75%,91.47%。从亲本来源可以看到,母本来源于河北育成的品系数最多,有97份;父本来源于国外育成的品系数最多,为85份。抗性分析显示,来源于河北的母本抗性的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后代品系平均发病率和病指指数也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SMV病情预测和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品系 大豆花叶病毒 亲本来源 抗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作物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和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秸秆还田也会引起作物出苗率低、幼苗素质不高等负面问题,已成为限制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质量的影响,从整地质量、秸秆还田质量、播种质量、土壤水分和地温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麦出苗质量的因素,并从加强组织领导、联合协作攻关与关键技术引领、科学制定还田方案、新型秸秆肥料的研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出苗质量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茄新品种'皖茄048'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茄048’是杂交一代中早熟白茄新品种。商品果白色,果面着色均匀,光泽度好,萼片绿色。果长约32 cm,果径4.5 cm左右,长棒状,果底圆,单果质量250 g左右,平均产量55.5 t·hm-2。耐低温弱光,中抗青枯病。适宜在江淮流域早春和秋延后设施栽培。

关键词: 茄子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中草药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养猪 2021

摘要:试验研究发酵中草药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体重15 kg左右、日龄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80头(公母比1∶1),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和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单圈饲养。预试期6 d,试验期33 d。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金霉素500 g/t、20%土霉素钙1 000 g/t,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是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发酵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结果显示:1)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平均日增重上升10.43%(P<0.01),料重比下降9.04%(P<0.01)。2)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总抗氧化能力上升76.58%(P <0.05),总蛋白上升9.37%(P <0.05),血糖、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两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3)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IgM上升79.02%(P<0.01),IgA、IgG两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4)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乳酸菌含量上升6.25%(P>0.05),大肠杆菌含量下降9.81%(P>0.05)。综上所述,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草药添加剂组使猪的生长性能、总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仔猪 发酵中草药添加剂 生长性能 总抗氧化能力 血清免疫指标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恢复系M630稻瘟病抗性改良及其代谢组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对水稻生产、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材料9311-Pi9为供体,水稻优良恢复系M630为受体,将杂交、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背景筛选相结合,获得改良恢复系M630-Pi9。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显示改良后的M630-Pi9及其杂交组合徽两优630-Pi9与M630和徽两优630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利用安徽省优势混合生理小种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改良后的M630-Pi9相对于M630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抗性自然病圃鉴定结果发现改良后的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抗性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稻瘟病抗性基因对植株发育的代谢机制,对M630-Pi9和M630受稻瘟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植株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M630相比,M630-Pi9中有212种代谢物合成受到调控,其中155种含量降低,57种含量增加;与细胞壁有关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对生物体具有毒害和免疫作用的生物碱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与生物胁迫相关的黄酮类物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这些数据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可能通过调控植物体中代谢物质的变化进而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创制的新恢复系稻瘟病抗性显著提高,对稻瘟病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水稻抗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种质。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稻瘟病 Pi9基因 抗性改良 代谢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人才职称评聘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科技人才评价是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严谨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促进科技人才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职称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并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职称评审取得的成效,分析了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依据不同类型创新团队开展分类评价、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健全个人及团队考核评价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科技人才职称评聘和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人才;职称评聘;评价体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太和县瓜类褪绿黄化病毒自然侵染南瓜的检测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采集安徽省太和县南瓜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样品进行RT-PCR检测鉴定,并结合测序结果确定为CCYV.为了更加明确安徽太和地区CCYV的来源和序列的变异情况,测定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太和县所检测到的分离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物以及以色列、日本和希腊等国家存在较小的地域差异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伊朗地区的分离物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研究是安徽省CCYV侵染南瓜的首次报道,以期为该病害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对策.

关键词: 南瓜;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干旱适应性反应研究进展-以桑树为例

广西蚕业 2021

摘要:为了深入探索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以及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反应,从干旱胁迫的概念、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植物对干旱适应性反应以及在今后植物应用中的展望4个方面阐释了植物尤其是桑树在遭受干旱后,为响应干旱胁迫,在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作出的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为桑树等植物的抗旱机制研究和抗旱品种改良选育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旱 植物 桑树 影响 适应性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春季层叠式蛋鸡舍乳头式饮水系统细菌含量检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冬季和春季规模化蛋鸡舍饮水系统中细菌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测定了8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内不同笼层水线水和V型槽水中细菌基因组16SrDNA总拷贝数,并与环境参数、产蛋率和蛋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各笼层间水线水细菌基因总拷贝数差异不显著,第3和7层V型槽水细菌基因总拷贝数略高于第1和5层(P>0.05),冬季和春季V型槽水细菌数均远高于水线水(P<0.01),高达575.44~32 130.51倍;2)冬、春季第1和5层产蛋率、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高于第3和7层,其余蛋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3)水线水细菌数与V型槽水细菌数在冬季和春季均呈弱正相关(r=0.223,r=0.225),V型槽水细菌数与温度和空气细菌数呈弱正相关,与湿度在冬季时呈显著正相关(r=0.325);4)V型槽水细菌数与产蛋率和蛋品质性状在冬季和春季均呈弱负相关,在春季时与蛋白高和哈氏单位呈显著负相关(r=-0.348,r=-0.479)。冬季和春季层叠式蛋鸡舍内V型槽水细菌污染程度远高于水线水,与环境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的相关性更密切,对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有负面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对V型槽内污染情况的监测和卫生安全的控制。

关键词: 层叠式蛋鸡舍 乳头式饮水 V型槽 细菌含量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