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japonica hybrid rice(模糊匹配)
36条记录
长江中下游地区粳稻稻瘟病基因型与苗瘟抗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对水稻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抗性基因与稻瘟病抗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53份粳稻审定品种或试验品系中的1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ib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占比最高,达到77.12%,其次为Pita、Pi54和Pb1,分别达到41.83%、36.6%和36.6%,Pikm、Pik、Pia、Pid3、Pi5、Pid2和Pizt基因的出现频率在11.76%~24.18%之间,供试材料中未发现Pi25基因分布.利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混合菌株对153份供试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抗病(0粳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对水稻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粳稻 苗瘟 抗性基因 资源筛选 育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发展趋势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统计2009—2018年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检测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整精米率已经成为优质籼稻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品质性状遗传、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优质常规籼稻的品种选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配组的实践,对优质籼稻育种进行展望。提高我国南方稻区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对提高籼稻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籼稻 整精米率 发展趋势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高低温胁迫下粳稻穗粒数相关性状稳定位点的发掘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自然高低温胁迫下粳稻穗粒数3个相关性状的稳定位点,本研究对日本晴/越光//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的48个株系在2015年庐江正常年份(E1)、2016年陵水自然低温(E2)以及2016年庐江自然高温(E3)3个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每穗总粒数(GNP)、每穗实粒数(FGP)和结实率(SF)进行非条件QTL定位和将生育期矫正到相同水平下的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控制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CSSL群体中检测到控制每穗总粒数的稳定位点qGNP7.1,控制每穗实粒数的稳定位点qFGP6.1和qFGP11,控制结实率的稳定位点qSF9和qSF11。其中,qGNP7.1、qFGP11和qSF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越光,qFGP6.1和qSF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日本晴。位于相同染色体片段的qFGP11和qSF11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表明控制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高低温下均能稳定表达;qGNP7.1在E1和E2中均能检测到,表明该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受自然低温的影响;qFGP6.1和qSF9均在E1和E3中检测到,表明以上2个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受自然高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改良粳稻穗粒数3个相关性状及耐高低温新材料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粳稻 自然高低温胁迫 穗粒数 条件QTL定位 稳定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69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1892S与不育系中间材料606S(安湘S//040/r011-4)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育成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Z69S株型紧凑,植株较高,可繁性好,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稻米品质优良,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并具有较好配合力,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Z69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食用品质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摘要:分析了两种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RIL群体349个株系3个食用品质性状与11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糊化温度与播始历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角、颖花数、实粒数和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胶稠度与结实率、穗长、穗角、株高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播始历期、株高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播始历期、千粒重、穗长对食用品质的影响较大,而对瘪粒数、穗角和着粒密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粳稻 食用品质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L06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06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102S(安湘S/L09选)与其姊妹系7HS006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筛选出来的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01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L06S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中抗稻瘟5级,中抗稻曲病5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质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L06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H344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H344S是以1892S为母本、以广占63S为父本杂交,经过7年12代系谱选择育成的育性稳定、败育彻底、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23.5℃)、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抗性较好、米质优、配合力高、异交结实率高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H344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安全两系不育系徽敏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徽敏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S为母本与含苯达松敏感基因的农林8号m系为父本杂交,利用系谱选育法,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来的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015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徽敏S株高67.0 cm,每穗总颖花数148个,千粒重26.5 g,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宽而挺、叶片平展,叶色深绿,稃尖和柱头无色,团粒型,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9%;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播始历期比广占63S短7 d左右,且含有对苯达松除草剂敏感基因。徽敏S稻瘟病中抗5级,稻曲病中抗5级,白叶枯病感7级;米质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徽敏S/13C138在2014~2015安徽省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苯达松敏感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自育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为母本,与从江苏引进的扬稻9538粳稻品系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结果]2012年7月27日至8月31日,皖2306S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69%~1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4%,稳定不育期为36 d;9月3~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86.04%~99.35%,套袋自交结实率为6.14%~58.54%。2013年7月29日至9月4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50%~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27%,稳定不育期38 d。9月6~22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52.74%~98.24%,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25%~70.83%。接种鉴定,2306S对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4.33(MR1),白叶枯病病情指数为54.44(S1)。田间种植表现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关键词: 粳稻 光敏核不育 皖2306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8个异交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的QTL定位与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控制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的基因作用类型,利用秀堡RIL群体及其2个回交(BCF1)群体对穗抽出度、剑叶长、剑叶角度、穗剑高度差、倒2叶长、倒2叶角度、穗与倒2叶(穗二)高度差和倒1节间长8个异交相关性状及其中亲优势进行QTL定位。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45个显著的主效QTL(M-QTL),单个M-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5%~80.3%。73.3%的M-QTL表现为加性效应,4.5%的M-QTL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显性效应,22.2%的M-QTL表现为超显性效应。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2对显著的双基因上位性QTL(E-QTL)。RIL群体中检测到43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0%~7.0%,平均2.7%。在以秀水79为父本、与秀堡RIL群体回交的后代(XSBCF1群体)中检测到16对E-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1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11.2%~36.8%,平均21.0%;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6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33.1%~76.8%,平均55.0%。在以C堡为父本、与秀堡RIL群体回交的后代(CBBCF1群体)中检测到23对E-QTL,其中利用BCF1表型值检测到16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6.2%~60.0%,平均24.0%;利用中亲优势值检测到7对E-QTL,单对E-QTL的贡献率变幅为21.3%~44.4%,平均31.0%。上述结果表明,粳稻异交相关性状是由多位点控制的,基因对性状本身的作用类型以加性效应为主;粳稻异交相关性状中亲优势主要遗传基础为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粳稻 异交性状 主效QTL 上位性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