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自然背景的蚜虫图像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 》 2023
摘要:蚜虫的发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蚜虫进行检测和计数是对虫害早发现、早治理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专家学者利用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对农业害虫进行识别研究,并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高质量、大规模的基础数据对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缺少高质量、大规模的基础图像数据是蚜虫精准识别研究面临的难题.蚜虫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具有尺寸微小、密集分布、虫间遮挡和同种多形态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蚜虫的检测与计数又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本文提供了包括桃粉蚜、桃蚜、棉蚜、禾谷缢管蚜等13种农业蚜虫数据集,共6287张高清原始图像.这些蚜虫图像是利用单反相机在自然大田环境中采集、以文件夹形式进行存储、经过从事图像数据管理的专业人员清洗和整理、并由植保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的,保障了数据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该数据集可为蚜虫的识别、检测计数和分类提供数据基础.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Ⅰ.对蚜虫种群发展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油菜在苗期和花期后的蚜虫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花期后不同浓度药剂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药种比最低的处理上发生少量蚜虫而药种比最高的处理上蚜虫未发生;药剂包衣处理后的油菜上有翅蚜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最低药种比处理中有翅蚜比例维持在6%~10%,中浓度药种比处理中在油菜苗期不发生有翅蚜,但在花期其有翅蚜比例超过20%,至结角期有翅蚜比例仍达到15%左右;中浓度处理田块中有翅蚜可在未经过药剂处理的油菜上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个体发生量与对照差异虽不显著(P=0.6),但在数值上略高。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控蚜虫对油菜的为害,但中浓度处理可导致有翅蚜大量发生及蚜群后代繁殖力提升。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中国棉花 》 2017
摘要: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转RRM2基因棉和其亲本苗蚜种群数量及其优势天敌的动态规律
《生物安全学报 》 2017
摘要:【目的】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商业化种植之前,评价环境安全性十分必要。【方法】以转基因(RRM2)高产棉为实验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对2种棉田的苗期蚜虫及其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田间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的田间调查,并比较它们在这2种不同棉田间的差异。【结果】与中12相比,转RRM2基因棉苗期无翅蚜的发生数量显著增加,有翅蚜迁入棉田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著;2个棉花品系间棉蚜的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亲本材料相比,转高产棉花苗蚜数量显著增加,但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不明显。本研究为转RRM2高产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阿维菌素与噻虫胺混配对烟蚜、B型烟粉虱的联合毒力测定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和噻虫胺对烟蚜、烟粉虱的毒力及联合毒力,并加工成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阿维菌素对烟蚜、烟粉虱的LC50值分别为1.014、0.317 mg/L,噻虫胺对烟蚜、烟粉虱的LC50值分别为2.191、4.212 mg/L;阿维菌素和噻虫胺按质量比1∶8混配对烟蚜的共毒系数为128.44,增效作用明显;按质量比1∶4混配对烟粉虱的共毒系数为171.34,增效作用显著。18%阿维菌素·噻虫胺悬浮剂150 mg/L质量浓度药后3、7、14 d对烟蚜防效分别为90.6%、84.9%和79.4%,对烟粉虱防效分别为94.2%、90.6%和74.8%,显示了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结论]阿维菌素和噻虫胺混配是防治烟蚜、烟粉虱的较好药剂。
油菜田害虫调查及蚜虫防治药剂筛选
《昆虫知识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调查试验表明,合肥市油菜田害虫的发生种类有15种,主要害虫为蚜虫类、油菜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小菜蛾Plutella maculipennis和菜青虫Pieris rapae。其中,以蚜虫类危害最重,全生育期在冬、春季各有一个峰值。油菜苗期以萝卜蚜、小菜蛾危害较重,后期以桃蚜Myzus persicae、油菜潜叶蝇危害较重。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药效高,持效期长,且对油菜安全,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也较好,可作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轮换药剂。
烟蚜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
《安徽农师院学报 》 1993
摘要:于1990年,对烟草苗期蚜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表明了烟蚜种群增长呈logistic曲线增长。
关键词: 烟蚜 种群 logistic增长模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