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Water content(模糊匹配)
8条记录
三角帆蚌对综合养殖水体水质及鱼蚌生长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3(D-6)、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_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关键词: 综合养殖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吊养 水质 存活率 增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饲料在克氏原螯虾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优化植物源蛋白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探讨发酵饲料替代传统膨化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的可能性。[方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的混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该工艺条件生产的发酵饲料来饲养克氏原螯虾。[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固液比2∶1(g∶mL)、发酵时间96 h、温度32℃,且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比例为12∶3∶2;原料经过混合菌发酵后,小肽含量提高了约10倍,粗纤维含量有所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采用发酵饲料喂养的克氏原螯虾,在生长初期增重速率明显高于投喂膨化饲料的,发酵饲料组虾田水体pH和溶氧都略低于膨化饲料组,氨氮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发酵饲料更易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初期消化吸收,可部分代替膨化饲料使用,且对水质影响较小。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混菌发酵 发酵饲料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草鱼免疫的生态综合调控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草鱼免疫的生态综合调控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方法]2016年5—10月,分析了联合使用EM制剂、二氧化氯和底质改良剂对安徽合肥和马鞍山免疫草鱼养殖池塘水质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对照池塘相比,生态综合调控对试验池塘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降低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提升溶解氧,稳定p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池塘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鱼 免疫生态调控 养殖池塘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淮河干流安徽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湿地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1月、4月、7月和10月,在淮河干流安徽段的5个重要河口,进行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野外调查,研究了该河段水体的理化性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该河段浮游植物多样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2科35属57种(包括变种),其中,有绿藻门14属23种,占浮游植物物种总数的40.35%;硅藻门9属16种,占28.07%;甲藻门3属3种,占5.26%;蓝藻门4属8种,占14.04%;裸藻门3属4种,占7.02%;隐藻门2属3种;占5.2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盘星藻(Pediastrum biradiatum)。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变化显示,蓝藻门物种的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绿藻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8.74%、28.37%,其细胞丰度都在7月最大;生物量分析结果显示,绿藻门物种的相对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硅藻门物种,相对生物量分别为49.50%和20.11%。该河段浮游植物的总细胞丰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 417.42×10~4cells/L和9.410 mg/L。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温、叶绿素a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等,同时,不同河段的水流流速和采砂船作业、生活船坞的严重干扰也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与2012年相比,2015年淮河干流安徽段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减少,但是以绿藻和硅藻为主的群落结构没有改变。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的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安徽段的水体污染水平为β-中污染与α-中污染之间平。该河段蓝藻门物种的细胞丰度最大,表明水体水质已经恶化。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 淮河干流安徽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土地利用 麦稻轮作 免耕 翻耕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制剂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水利渔业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池各项水质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池,细菌总数监测结果低于对照池,成活率平均提高17 3%,平均规格比对照池大17g,平均收益比对照池提高64%,成本降低22%。用量为0 5g/m3的试验池养殖效果好于用量为1g/m3的试验池。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河蟹 水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对叶片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烤烟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叶片水分状况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 ,烤烟叶片含水量、叶势明显降低 ,总糖、还原糖、钾含量下降 ,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上升。在土壤含水量为 60 %~ 80 %之间时 ,铁、锌、钠、磷、镁含量适中 ,钙含量较低 ,锰、铜、硼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和化学成分比例失调 ,品质下降。特别是成熟期水分过低 ,对烟叶品质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 60 %~ 80 %之间以利于烟叶良好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烤烟 成熟期 水分状况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砂姜黑土区土地生产率低的主要障碍因素归根结底是影响的结果。该区降雨量、径流量都十分丰富 ,地下水利用也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但由于降雨量、径流时空分布不均 ,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 ,且极易发生旱涝灾害。研究表明 :冬小麦缺水量为 1.41亿m3,夏秋作物缺水量 2 .3 3亿m3。合理灌溉 ,排蓄结合 ,适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就能很好地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改良土壤不良物理性状 ,调整种植结构 ,加强水资源管理 ,也会有很好的节效果

关键词: 砂姜黑土区 水资源 需水 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