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藜麦秸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藜麦秸秆为原料,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从藜麦秸秆中提取到的蛋白质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温度和pH值对藜麦秸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秸秆蛋白以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为主,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为29.0 ku~44.3 ku和小于14.3 ku;热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藜麦秸秆蛋白热稳定性较好,其变性温度为132.72℃,变性焓变为7.82 J/g;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别为10.21μmol/g和23.57μmol/g,藜麦秸秆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相对含量最高,为36.42%,α-螺旋含量为25.19%,β-折叠含量为25.91%,无规则卷曲含量为12.48%.温度为60℃时,藜麦秸秆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和起泡性最佳,分别为53.61%、3.11 g/g和40.24%;pH值为9时,溶解性、吸水性和起泡性最好,分别为46.37%、3.34 g/g和40.86%.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血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测和分析荷斯坦奶牛分娩后不同时期血浆中的差异蛋白。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蛋白点,MADIL-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发现3种差异蛋白,分别是结合珠蛋白、免疫球蛋白γ2链C区和3,5-二碘水杨酸络合的牛血清白蛋白。对3种蛋白在产后不同时期的趋势进行分析,可能分别与产后应激、免疫应答和物质运输有关。荷斯坦奶牛产后不同时期血浆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奶牛产后生理机制,可作为产后饲养、配种及防止产后感染等研究的基础。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乳汁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比较‘荷斯坦奶牛’产后期乳汁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荷斯坦奶牛分娩当天,分娩后7d,分娩后15d,分娩后28d和分娩后35d乳汁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以3倍以上的表达变化用PDQuest 8.0分析.【结果】在这5个不同的时期共发现了8种差异蛋白,经MADIL-TOF-TOF串联质谱法分析发现这8种蛋白分别是:α-S2酪蛋白前体、β-酪蛋白、κ-酪蛋白前体、免疫球蛋白重链前体、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cGMP磷酸二酯酶的α亚基、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结论】根据这几种蛋白质的已有文献研究和蛋白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初乳的被动免疫、物质运输和泌乳有关.


燕麦种子蛋白质组的GeLC-MS/MS分析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GeLC-MS/MS)对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白燕2号种子不同溶解性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以期建立其种子蛋白质表达谱,为探讨干燥燕麦种子储藏及萌发的生理生化机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GeLC-MS/MS方法鉴定出溶解于超纯水、2.5%NaCl和70%乙醇的燕麦种子蛋白质分别为40,33和15个,共54个非冗余蛋白,其中29个蛋白至少可溶于2种溶剂。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鉴定蛋白的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其中40个蛋白质功能得到明确的预测,涉及细胞过程、刺激应答及酶调节活性等12类。这些蛋白质与燕麦种子成熟干燥时期生命活动有关,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探索燕麦种子生理代谢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两个环境下糙米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两个不同生态环境下(三亚、合肥)对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9个QTL。其中,qBRPC1.3在两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稳定性较高,其贡献率达9.4%;位于第1染色体的RM578-RM10596是多效性区间,同时控制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贡献率分别为6.4%和5.7%。


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自然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变化,经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了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其感染的奶牛。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PDQuest8.0软件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中有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6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结合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等4种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表达量增加。ELISA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结果也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结果提示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变化可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症的应答提供依据。


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血浆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为了分析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变化,探索其防御机制。通过乳汁微生物培养的方法选择仅由大肠杆菌自然感染的隐性乳房炎奶牛。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和临床健康奶牛的血浆蛋白和ProteoMiner试剂盒富集的中低丰度蛋白,凝胶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血浆表达的差异蛋白点并用液质联用质谱鉴定。结果发现,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血浆中有19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15个蛋白点鉴定为7种蛋白质。在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血浆中结合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蛋白的表达量增加。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结果也发现,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表明大肠杆菌感染造成了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对这些表达变化蛋白的解析有利于探索机体的防御机制,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特用蚕品种茧丝胶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分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丝胶蛋白质是具有多种独特功能性的蛋白质,在食品、化妆品、纤维加工、细胞工程、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目前丝胶蛋白质的获得基本上都是从下茧、废丝和缫丝废水中回收获得,但回收不仅工序繁琐、成本高,而且回收的丝胶蛋白质纯度低、质量差,在与人体相关的产品开发利用上,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对"绿S"和"白S"2种全天然丝胶茧品种及现行推广普通蚕品种"菁松×皓月"的丝胶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绿S"和"白S"两个丝胶茧品种的丝胶蛋白含量极高,达95%以上,分别是对照品种茧的3.47倍和3.53倍,可以称之为纯丝胶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绿S"和"白S"品种的丝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菁松×皓月",在保健食品领域具有更为优越的利用价值。通过品种生产回避回收的不利而直接获得大量、优质全天然丝胶蛋白质原料。


奶牛乳房炎乳腺膜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的差异表达,以期在蛋白质水平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和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膜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PDQuest 7.4软件匹配、检测凝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对12个差异蛋白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SEQUES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半定量RT-PCR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mRNA水平。【结果】12个差异蛋白点鉴定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点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膜蛋白中表达量上调而3个蛋白点表达量下调,主要涉及细胞膜骨架系统、信号转导、物质结合和传递等生物学功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钙粒蛋白B的mRNA表达水平是健康奶牛的1.6倍。【结论】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与奶牛乳房炎发生相关,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以及发现潜在的治疗目标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