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石灰与钾肥配施对皖南烟区烟株钾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皖南烟区长期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对烟草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提升钾肥利用率与烟叶钾含量,设置生石灰不同用量(0(Ca0)、20(Ca1)、60(Ca2)g/株)和钾肥不同用量(0(K0)、15(K1)、25(K2)g/株)的双因素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用量生石灰和钾肥配施对烟草生长、钾素积累分配、钾肥利用率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灰施用显著降低了烟草叶片钾肥利用率,从Ca0的12.40%~13.64%下降到Ca2的7.05%~8.31%,烟株整体钾肥利用率则从Ca0的20.41%~23.59%下降到Ca2的15.87%~18.31%;(2)Ca0和Ca1下,增施钾肥处理(K2)可提升烟草各部位生物量、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同时提高烟草产量、产值和烟叶钾含量;但Ca2处理下,K2的增产、增效作用不明显。总体而言,皖南烟区过量施用生石灰会抑制烟株吸钾,导致钾肥利用率和烟叶钾含量降低。改良烟田土壤酸性推荐年施用生石灰330kg/hm2,或隔年施用生石灰660kg/hm2,同时配施钾肥(K2O)412 kg/hm2,实现土壤改性与烟叶提钾增质双赢。


钾肥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蔬菜 》 2023
摘要:为研究不同类型嫁接西瓜苗期的需钾特征,对6个不同钾肥水平下的大果型西瓜品种"丽园"、中果型西瓜品种"8424"和小果型西瓜品种"小红玉"嫁接苗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嫁接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生长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小果型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均高于中果型和大果型西瓜;大果型和中果型西瓜在钾素水平T4(N-P2O5-K2O为17-17-34)时,幼苗茎粗、全株干质量及壮苗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而小果型西瓜在钾素水平T3(N-P2O5-K2O为17-17-25.5)时以上指标均达最大值.由此可知,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可促进西瓜嫁接苗健壮生长,且大、中果型西瓜幼苗需钾量高于小果型西瓜.


优化施钾对烟-稻轮作区不同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以云烟97作为试材,研究钾肥施用模式对不同土壤质地烤烟产质量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为烟田钾肥施用管理和烟叶提钾增质提供科学依据.在皖南烟区选取3种不同质地(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烟田,比较不同钾肥施用模式(常规施钾、优化施钾模式)对烟叶产量、产值、钾含量、常规化学成分,以及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烟叶产量和产值差异表现为壤土≈砂壤土>黏壤土,优化施钾烟叶产值和均价显著高于农户施钾.与农户施钾相比,优化施钾中部叶和上部叶钾含量分别增加13.7%和11.3%,优化施钾对壤土烤烟中部叶钾含量提升幅度最大;优化施钾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含量比农户施钾分别提高11.5%和17.0%,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提高25.0%和9.7%.优化施钾能够显著提升中部叶和上部叶感观质量,就3种不同质地土壤而言,优化施钾对砂壤土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综上可见,优化施钾能够显著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加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钾含量,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升烟叶感官质量.


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连续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试验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中油菜和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结果表明:1)油菜季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2/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不减产,水稻季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替代化学钾肥的量呈减少趋势.轮作周期上,秸秆还田可以替代1/3的化学钾肥而油菜和水稻的总产量不减少.2)与单施钾肥(NPK)处理相比,油菜季,秸秆替代钾肥(NP+1/3K+S、NP+2/3K+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水稻季,NP+2/3K+S处理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同时NP+1/3K+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钾肥偏生产力.3)在3个轮作周期中,不施钾肥(NP)、单施钾肥(NPK)始终处于亏缺状态,而秸秆替代钾肥处理(NP+S、NP+1/3K+S、NP+2/3K+S)的土壤钾素虽然在第1个轮作周期时均处于亏缺状态,但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增加,亏缺量逐渐减少,至第3个轮作周期时,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4)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减缓了耕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的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油菜-水稻轮作区秸秆还田减施钾肥有利于弥补土壤钾素亏缺,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有重要意义.


高钾用量和根区施肥可提升皖南不同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钾是烟叶的品质元素之一,提升烟叶钾含量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选取安徽烤烟主产区皖南宣城市砂土与黏土两类典型土壤,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研究田间条件下不同高钾用量水平与施肥方式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全层混施方式下,随着施钾量增加(0、300、600、900、1 200、1 800、2400mg/kg,以纯K计),两种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均显著上升,呈先快速增加而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在钾肥用量低于1 200 mg/kg时,每增加钾肥用量100 mg/kg,砂土和黏土烟叶不同部位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4 g/kg和1.0 g/kg。更高钾肥用量可使砂土烟叶钾平均含量提升到44.0 g/kg,黏土则只能提升到26.2 g/kg。两类土壤钾肥效果差异极大的原因与土壤固钾能力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线性相关,而黏土钾肥固定率平均为71%,远高于砂土的25%,这是两种质地土壤钾肥肥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常规同等钾肥用量条件下(K2O25kg/667m2),氮磷钾根区集中施用较常规条施显著促进了烟叶对钾的吸收,提升了烟叶钾含量,而且砂土的效果要好于黏土,其原因也与根区施肥可显著提升烟叶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关。以上结果表明,选择固钾能力弱的土壤,提高钾肥用量并改进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皖南烟叶钾的含量。


亳州烟区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间烟叶钾氯含量的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亳州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特征情况,以2013-2014年在安徽省亳州市4个烤烟主要种植区采集的土壤和烟叶为材料,对不同主栽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为6.2~21.9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3.9 g/kg、13.7 g/kg和11.7 g/kg。其中,70%以上的烟叶样品钾含量低于15 g/kg,只有50%的样品钾含量达到10 g/kg以上,少数样品烟叶钾含量能够达到20 g/kg。各产区间同一部位烟叶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中烟100>龙江911>NC89。烟叶氯含量为4.3~20.1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0.3 g/kg、10.2 g/kg和9.0 g/kg。其中,北部的芦庙和西南的双沟烟叶氯含量相对较低,而北部的张集较高;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烟叶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偏低,氯含量偏高,钾氯比偏低。因此,提钾降氯将是亳州生产优质烟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应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根区施肥等以提高根区土壤钾素供应,并注重旱期烟田灌溉。为降低烟叶氯含量,烟地应选择氯含量低的土壤,严禁使用含氯肥料,并杜绝大水漫灌。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果,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薯8号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应。[结果]甘薯移栽后30~60 d为地上部快速生长阶段,60 d后地上部生长发育速度变缓,90~120 d为块根快速膨大阶段。在甘薯上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是钾肥>磷肥>氮肥。但是,由于钾肥价格较高,磷肥经济效益高于氮肥和钾肥。[结论]甘薯茎叶与块根干物重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在施肥上要前促后控,以免因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后期地上部徒长,从而影响块根的生长。当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时,可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麦稻轮作制下磷肥·钾肥合理分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小麦—水稻轮作制中磷肥、钾肥合理分配技术。[方法]采用田间磷钾分配运筹试验,研究在轮作周期内磷、钾肥总用量不变的前提下,磷钾不同分配比例对小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小麦季、水稻季以及整个轮作周期作物总产量均以处理⑤(小麦季磷钾肥用量分别占轮作周期总用量的70%和30%,水稻季磷钾肥用量分别占轮作周期总用量的30%和70%)产量最高,而麦季不施磷、稻季不施钾的处理②产量最低。小麦季不施用磷肥导致小麦有效穗数大幅度降低是小麦显著减产的主要原因。水稻季不施钾肥使穗粒数降低是水稻显著减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保证整个轮作周期磷、钾肥总量一定时,可以将磷肥重施于小麦季,而钾肥可以主要施于水稻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