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Degradation(模糊匹配)
23条记录
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立体选择性毒性效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氟唑菌苯胺对水生生物的立体选择性毒性效应,测定了氟唑菌苯胺对映体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更高的急性毒性,是R-氟唑菌苯胺1.2倍。高剂量暴露浓度下,S-氟唑菌苯胺对小球藻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5%、28%、37%,是R-对映体的2.1、1.9、2.8倍,表明氟唑菌苯胺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立体选择性急性毒性可能是由于对映体对光合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差异造成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低毒对映体R-氟唑菌苯胺被优先降解,第7天时R-氟唑菌苯胺和S-氟唑菌苯胺降解率分别为82.5%和65.8%,EF值为0.12,且对映体构型稳定。研究结果为氟唑菌苯胺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氟唑菌苯胺 蛋白核小球藻 立体选择性 急性毒性 光合色素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美锌在蔬菜和水果中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与风险评估

农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福美锌在蔬菜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番茄、黄瓜和西瓜3个蔬果品种的规范残留试验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开展福美锌在蔬菜水果中1年6地规范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剂量分别是1263.38(番茄)、1968.8(黄瓜)、1687.5 g a.i./hm~2(西瓜),施药1次;终残试验剂量分别是842.25、1263.38 g a.i./hm~2(番茄),1312.5、1968.8 g a.i./hm~2(黄瓜),1125、1687.5 g a.i./hm~2(西瓜),施药3~4次。基于福美锌在蔬果中的残留行为,采用农药残留联席会议的方法对蔬果中福美锌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福美锌在番茄、黄瓜和西瓜果实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7.1~17.5、16.0~20.0、7.6~11.2 d。福美锌在番茄、黄瓜和西瓜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0.2~21.3、9.2~13.9、10.2~11.1 d。在收获期,福美锌在番茄、黄瓜和西瓜中残留中值分别为0.088~0.189、0.196~0.362、0.266~0.353 mg/kg,福美锌在番茄、黄瓜和西瓜中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808、1.25、0.530 mg/kg。[结论]福美锌在我国普通人群的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值为86.6%,在可接受范围内,试验为蔬菜和水果中福美锌的合理应用、科学监管及MRL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福美锌 膳食风险评估 蔬菜 水果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关键词: 丙炔噁草酮 残留 消解 水稻 稻田环境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硫菌唑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现代农药 2020

摘要:为合理评价三唑类杀菌剂丙硫菌唑在土壤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采集安徽水稻土、江西红土和吉林黑土,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丙硫菌唑在3种土壤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丙硫菌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安徽水稻土17.6 d、江西红土18.9 d、吉林黑土13.3 d;厌氧条件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安徽水稻土41.5 d、江西红土53.1 d、吉林黑土30.3 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安徽水稻土45.3 d、江西红土54.7 d、吉林黑土32.2 d.好氧条件下丙硫菌唑在安徽水稻土、江西红土、吉林黑土中均属易降解;厌氧条件下其在这3种土壤中均属中等降解;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其在这3种土壤中均属中等降解.本实验条件下,丙硫菌唑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江西红土中的降解速率慢于在其他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速率.

关键词: 丙硫菌唑 脱硫丙硫菌唑 土壤 降解特性 三唑类杀菌剂 生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酰草胺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 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 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 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关键词: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稻田水和土壤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残留

环境化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化,液质联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代谢物氰氟草酸和双草醚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田水中分别为0.02、0.01、0.001 mg·L~(-1),土壤中分别为0.01、0.001、0.001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7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4%—14.6%、2.4%—6.1%;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4.3 d、1.6—4.3 d.

关键词: 氰氟草酯 双草醚 稻田 液质联用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阶段猪粪降解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场猪粪的不当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研究其降解变化,可以为养殖场粪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恒温培养试验,研究在保育和育肥两个阶段时分别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对新鲜猪粪发酵中的有机质、全磷、全氮、硝态氮及铵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有机质的降解速度和TN、NH_4~+-N转化量。保育阶段,T2、T3处理TN下降了20.3%,NH_4~+-N下降了66.7%,T1处理TN和NH_4~+-N分别下降17.8%和55.7%,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7.3%和50.7%。育肥阶段,接种菌剂的处理NH_4~+-N较培养初期下降了66.7%,对照为50.9%。试验末期,随着铵态氮降低,硝态氮有升高的趋势,大于5 g的复合菌剂添加量对猪粪降解效果不显著(P>0.05),保育期和育肥期猪粪中有机质、全磷、全氮和硝态氮及铵态氮变化趋势一致。研究表明,复合菌剂对猪粪的TN、NH_4~+-N降低作用明显,但是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末期的NO3--N增强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推算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处理的猪粪TN降低20.3%,肥料化利用,氮素循环利用趋于平衡。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微生物菌剂 理化特性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关键词: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瓜蛋白酶对丝素蛋白的降解作用研究

北方蚕业 2015

摘要: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被广泛地用于生物材料。本研究以废蚕茧为原料,通过脱胶、溶解、透析、浓缩等步骤制备了丝素蛋白溶液,再用木瓜蛋白酶降解丝素蛋白,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丝素蛋白多肽的鉴定,探讨pH、温度及酶活等因素对木瓜蛋白酶降解丝素蛋白影响。结果表明:在pH8~9、温度60~70℃,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为20~25U时丝素蛋白水解效果较好,酶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本研究为开发丝素蛋白在食品、化妆品中的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蚕茧 丝素蛋白 木瓜蛋白酶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