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鲜食玉米(模糊匹配)
9条记录
皖南地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摘要:为筛选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在皖南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创甜1号、香甜糯828等1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粤甜16号和凤糯2146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方面,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77~87 d;品种抗性方面,脆蜜90抗倒性、抗病性一般,荃甜58和科糯8号抗病性一般;产量方面,甜玉米组中隆平甜1502比对照组增产13.40%,糯玉米组中迪甜糯八号、凤糯211、彩甜糯1703、田福糯1号和东甜糯100较对照分别增产17.92%、19.52%、10.7%、26.65%和17.81%,这6个玉米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具有农艺性状较好、抗性好且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产量 植株性状 果穗性状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8月14日、8月25日、9月4日和9月14日4个播期,研究秋季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生育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均气温降到10℃时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期处理玉米鲜穗可在冬季反季节上市;而9月4日之后播种,受低温冷害影响,鲜食玉米植株无法完成正常生命周期。与播期8月14日相比,播期8月25日鲜食玉米吐丝前和吐丝后生育期分别延长8和17 d,鲜穗在12月23日成熟;株高降低13.61%,穗长减小10.03%,秃尖长增加29.43%,穗粒数减少17.86%,产量降低13.68%,但效益增加35.52%,达71 910.00元/hm~2。因此,在沿江地区冬季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种鲜食玉米,鲜穗可反季节上市,效益较高;而9月4日之后不宜播种鲜食玉米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秋季播期 设施栽培 反季节上市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程绿色防控的目标。结果表明,播前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增加19.25%、苗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74.48%;心叶初期、末期分别施用G033A颗粒剂、10%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90.62%;吐丝期PS3可湿性粉剂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减量20%)联合使用,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78.42%。全生育期相对于农户自防区减少化学用药4次,其中生物农药替代1次;平均穗粒重最高为253.82 g,籽粒增产率为5.69%;鲜穗产量最高为16243.70 kg/hm~2,鲜穗增产率为4.86%。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生长安全,综合防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药,增加产量。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草地贪夜蛾 绿色防控 防治效果 增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4月1、16日,5月1、16、31日,6月15、30日,7月15、30日和8月14日共10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鲜食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和产值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露地播种条件下鲜食玉米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鲜食玉米生育期呈长-短-长变化趋势,株高、秸秆鲜重及产量表现为高-低-高,穗粒数呈多-少-多变化趋势。4月1日-5月1日和7月30日播期的鲜食玉米平均产量为20026.56kg·hm-2,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P<0.05);7月30日播期处理直接销售鲜穗产值为70245.00元·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68.66%~123.50%(P<0.05)。(2)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生育期内≥32℃日数占全生育期日数的56.25%~60.26%,高温积热较4月1日-5月1日和7月30日播期处理高47.78%~54.46%;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株高降低,物质积累减少,产量降低。8月14日播种鲜食玉米,受灌浆期低温影响,鲜食玉米无法正常成熟收获。(3)鲜食玉米生育期与播种-吐丝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气象因子与鲜食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播种-吐丝期>10°C有效积温、降水量、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吐丝-成熟期降水量、>10°C有效积温以及播种-吐丝期日照时数。鲜食玉米播种-吐丝期>10℃有效积温主要通过调节穗粒数影响产量。安徽省沿江地区春季4月1日-5月1日或夏季7月30日播种鲜食玉米,可延长鲜食玉米生育期,增加鲜食玉米植株物质积累,获得高产。5月31日-7月15日播种鲜食玉米存在潜在高温风险。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期 气象因子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总结了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催芽定植、肥料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栽培技术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探明安徽省鲜食玉米大田生育期,精准调控采收上市时间。[方法]在安徽省不同生态区的3个点开展各播期及不同品种试验。[结果]鲜食玉米春播的生育期比夏播长5~9 d;春播时,凤阳点(沿淮淮北生态区)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江淮丘陵生态区)和石台点(沿江江南生态区)分别延长2、8 d;夏播时,凤阳点的大田生育期比长丰点和石台点分别延长5、12 d。不同播期试验表明,春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5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4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缩短3 d;夏播阶段,随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延长,8月1日播种的处理比7月1日的处理生育期延长14 d。安徽省引进的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表现为早熟,在夏播时,美玉9号比垦粘1号生育期延长19 d。[结论]随着生态区的北移,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延长;春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夏播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种质资源不同,其生育期不一样。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生育期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皖南烟区春季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 2016

摘要:为了探寻皖南烟区春季鲜食玉米的适宜播种期,设置4月1日、4月11日、4月21日和5月1日四个播种期,分别考察不同播种时间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烟区不同播种期对春播鲜食玉米的产量影响显著,4月1日和4月11日播期的鲜食玉米农艺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后两批,其中4月11日播种的鲜食玉米各项指标最高,穗长19.38 cm,单穗重0.23 kg,产量14775 kg/hm~2。4月21日播种鲜食玉米比4月11日播期低14%,但可为前茬绿肥种植腾出10天有效生育时间。因此,皖南烟区春播鲜食玉米产量最佳播期为4月11日,综合效益最佳播期为4月21日。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期 有效积温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该文针对安徽省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安徽省鲜食玉米生产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加快安徽省"十三五"鲜食玉米发展的4点对策。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干鲜重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分4个播期(即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播期与各处理鲜穗重量、籽粒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秋播鲜食玉米品种之间、播期之间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本地区秋播鲜食玉米适宜种植时期为7月15至8月4日,最佳播期为8月4日,供试的6个材料中,宿糯1号最适宜秋播生产加工。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期 干重 鲜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