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俊 1 ; 阮龙 2 ; 王世济 2 ; 陈洪俭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鲜食玉米;播期;干重;鲜重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1 年 17 卷 17 期
页码: 61-62+70
摘要: 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分4个播期(即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播期与各处理鲜穗重量、籽粒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秋播鲜食玉米品种之间、播期之间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本地区秋播鲜食玉米适宜种植时期为7月15至8月4日,最佳播期为8月4日,供试的6个材料中,宿糯1号最适宜秋播生产加工。
- 相关文献
[1]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张林,周登峰,武文明,彭晨,季学勤,杨太明,王世济. 2023
[2]不同播期对皖南烟区春季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齐耀程,竟丽丽,胡军华,高正良. 2016
[3]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研究. 唐经祥,徐经年,孙敬权,任四海. 2018
[4]安徽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雷艳丽,余庆来,王俊. 2015
[5]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童友才,张林,彭晨. 2019
[6]皖南地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王先万,宋涛,施六八,穆德梅. 2024
[7]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张林,武文明,周登峰,彭晨,王世济. 2024
[8]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胡飞,徐婷婷,胡本进,苏贤岩,耿丽丽,毕思佳,吴振晨,彭辉,朱克旭,徐丽娜. 2024
[9]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 2017
[10]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1]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赵斌,赵竹. 2004
[12]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邹禹,钱宝云,占新春,郑乐娅,梅德勇,张培江. 2021
[13]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赵莉,何贤芳,都斌斌,刘泽,汪建来. 2021
[14]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汪芝寿,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15]播期与密度对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 2015
[16]低温冷害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2014
[17]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Ⅰ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吴爽,王守海,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 1999
[18]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 吕和平,范友胜,宛晓萍,尹玲,王晓宏,周兵,吴敬德. 2004
[19]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20]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杜世州,肖扬书,乔玉强,赵竹,曹承富.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者:张林;武文明;周登峰;彭晨;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秋季播期;设施栽培;反季节上市;产量;效益
-
黑糯玉米新品种"珍珠糯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张玮;王俊;阮龙
关键词:黑糯玉米;珍珠糯8号;选育;栽培技术
-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作者: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关键词:玉米;品种;性状;产量;抗性;江淮地区
-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刘明利;张玮;王俊;丁舰舟;阮龙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发病原因;种质资源;防治对策
-
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作者:张林;周登峰;武文明;彭晨;季学勤;杨太明;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播期;气象因子;生育期;产量
-
安徽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者:王俊;董召荣;张玮;董庆;阮龙
关键词: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前景分析
-
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
关键词:玉米;控失肥;一次性施肥;产量;氮素转运;氮素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