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水稻品种种植风险评估的技术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安徽水稻生产常遇高温、干旱、连阴雨、风灾以及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影响,通过生产调查、品种展示试验、病原菌的人工接种和非生物逆境鉴定等技术措施,分析水稻品种种植的耐热性、抗倒伏性、耐旱性、抗稻瘟病、抗稻曲病等,综合评估水稻种植的风险,能够有效规避或降低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危害.


三唑酰草胺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 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 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 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关键词: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与区划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客观分析农业旱灾对安徽农作物造成的风险损失,根据安徽省1991—2012年的农业灾情数据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资料,对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进行了评估区划。结果显示:旱灾是安徽省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22年间安徽省旱灾占农业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2.1%和40.1%;安徽省各市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安徽省农业旱灾呈现出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旱灾受灾面积一般不超过60%,该指数下风险概率为357.1年一遇;从旱灾风险时空分布看,淮北和江淮地区旱灾风险较高。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南京市售小麦食品中DON毒素含量调查与风险评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09
摘要:笔者于2008年12月~2009年5月,对南京市场随机抽取的74种小麦食品(方便面、饼干、面包和蛋糕),采用耦联电子捕获器的气谱色谱仪对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 ivaleno,DON,又称致吐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麦食品中DON的检出率为73.0%,检出量在0~11.38 mg.kg-1,平均含量为1.80 mg.kg-1;其中方便面、饼干、面包和蛋糕中DON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5、2.25、0.62、0.31 mg.kg-1;其检测含量大于我国国家标准(1 mg.kg-1)的样品数有37个,占样品总数的50%,说明目前市售小麦食品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毒素含量存在超标问题。
关键词: 小麦食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检测 风险评估 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