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贵池区和霍山县进行,均设置7个处理,分别是冬闲+不施氮肥(–N)和冬闲+常规施氮(100%N)两个对照,以及冬种紫云英条件下,施常规氮肥量的0%?(Mv)、40%(Mv+40%N)、60%?(Mv+60%N)、80%?(Mv+80%N)和100%?(Mv+100%N)?5个处理.2018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调查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Mv+60%N处理两地、两年水稻产量平均为8349 kg/hm2,与Mv+80%N、Mv+100%N和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Mv+40%N和Mv处理(P0.05).与100%N处理相比,Mv+60%N、Mv+80%N处理两年、两地水稻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Mv+40%N显著降低,Mv+100%N增加.与100%N处理相比,Mv+40%N、Mv+60%N、Mv+80%N和Mv+100%N处理的水稻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了46.3%、31.6%、16.1%和4.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1.6%、43.6%、23.2%和0.1%.试验开展两年后,与100%N处理相比,在种植紫云英基础上减施不同比例氮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3%~13.8%,颗粒态有机碳增加14.9%~32.0%.[结论]综合产量、氮肥效率和土壤培肥效果,紫云英翻压还田下,减少常规氮量的40%?(Mv+60%N)不仅可保证水稻氮素营养,维持高产,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1.6%和43.6%,还可以提高土壤碳和氮含量,是安徽稻田较好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水稻 氮肥有机替代率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培肥
多年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及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连续7年紫云英-双季稻轮作后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及多样性,并探讨了稻田土壤主要杂草种子群落与土壤主要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年紫云英还田可显著减少稻田杂草种子库子密度(P<0.05),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及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等主要种类种子密度显著性降低(P<0.05);0~20cm土层中,各处理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翻压紫云英、纯化肥、不施肥处理,紫云英还田显著提高了杂草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P<0.05);多年紫云英还田及化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产生显著影响(P<0.05),土壤pH的降低(P<0.05),土壤全氮的提高(P<0.01)显著提高了杂草种子库多样性,土壤碱解氮的提高对种子库多样性的提高也有一定影响(P<0.1)。
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多年定位试验(2008—2013年),研究了紫云英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双季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年定位试验中,早稻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同时对晚稻产量的提高也存在显著后效;早稻紫云英还田减小了双季稻产量年度间变异系数,使水稻产量更为稳定;多年水稻产量随着土壤肥力提高而提高,早稻紫云英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是水稻产量增长、产量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量氮素投入情况下,紫云英氮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化肥氮;可见紫云英作为绿肥,同时兼有提供当季速效养分效果和培肥土壤的长期作用;紫云英作为绿肥还田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通过提升稻田土壤肥力,进而使稻田生产力更加稳定。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